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6 13:18:26
7月24日,美聯儲大樓迎來近20年首位到訪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鮑威爾就25億美元裝修預算超支事件交鋒,特朗普還重申降息訴求,但否認有意罷免鮑威爾。此舉打破白宮與美聯儲保持距離的慣例,引發市場對美聯儲獨立性擔憂。特朗普施壓或為經濟訴求、政治甩鍋及未來布局。
每經記者|岳楚鵬 鄭雨航 每經編輯|高涵
美聯儲大樓迎來近20年來首位到訪的美國總統,一場罕見的總統與美聯儲主席面對面對峙,打破了長期以來白宮與美聯儲保持距離的慣例。
7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赴美聯儲總部,與鮑威爾就高達25億美元的“裝修門”事件展開交鋒。
然而,這筆眼前的“小賬”,或許只是特朗普心中那本“大賬”的引子。
美國總統通常不會以官方身份造訪美聯儲,此舉旨在彰顯美聯儲獨立于白宮的超然地位。
回顧歷史,美國總統此前曾三次踏足美聯儲:1937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出席總部大樓剪彩,1975年福特總統出席美聯儲理事宣誓典禮,以及2006年小布什出席本·伯南克就任美聯儲主席的宣誓儀式。前三次都是總統“捧場”,而這一次,特朗普的到來卻更像是“砸場”。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視察時機“考究”:選擇在周四,距離美聯儲下一次公布利率決議(7月30日)僅剩一周;同時,在美股尾盤時段現身,顯然是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此舉可能對市場造成的沖擊。
當天,特朗普與鮑威爾一同參觀了美聯儲總部的翻新工程。在施工現場,兩人頭戴安全帽,并肩而立,神情嚴肅。面對媒體鏡頭,特朗普突然拿出一份列有建筑成本的文件,直接質問身旁的鮑威爾,為何翻修成本又增加了。場面一度陷入尷尬。鮑威爾取出眼鏡,仔細查看文件后解釋稱,上面的成本數字還包含了另一座早已完工大樓的翻修費用。
美國總統特朗普(左)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美聯儲官網更新的裝修預算說明文件顯示,美聯儲總部Eccles大樓自1937年啟用以來從未進行過全面翻新,目前預算高達25億美元,比最初預計的成本高出了約7億美元。面對外界質疑,美聯儲回應稱,關稅和材料成本上漲是導致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
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孫冰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說,特朗普此番考察翻新大樓,其實就是“敲打”美聯儲,給鮑威爾施壓。
在視察期間,特朗普重申,他只希望降息,并不打算解雇鮑威爾:“我認為沒有必要(解雇鮑威爾)……我只想看到一件事,非常簡單:降低利率。”特朗普甚至估算,如果美聯儲將利率降低三個百分點,美國就能節省一萬多億美元。
然而,資深市場專欄作家James Mackintosh卻潑了一盆冷水:特朗普越是公開施壓美聯儲,反而越難以達成其降息目標。特朗普到訪美聯儲后,芝商所“美聯儲觀察”顯示,美聯儲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高達97.4%,降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9月份降息的概率也僅為62.1%。
圖片來源:芝商所“美聯儲觀察”
盡管特朗普此次否認解雇鮑威爾的打算,但白宮官員近期持續釋放信號,暗示翻修預算超支等爭議足以構成鮑威爾“失職”的依據。然而,無論從法律框架還是現實操作層面來看,這將面臨諸多障礙。根據1913年頒布的《聯邦儲備法》,美聯儲理事(包括主席)在任期內只能因“for cause”(即“正當理由”,如效率低下、玩忽職守或瀆職等嚴重失德行為)被總統罷免。在美聯儲百余年的歷史上,從未有聯儲主席在任期內遭到強行解除職務的先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此前曾向每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想罷免鮑威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政策分析師埃德米爾斯 (Ed Mills) 說,最高法院已明確表示,不會支持總統解雇鮑威爾。他認為,特朗普政府要么“找個理由解雇他,要么營造出足夠負面的環境,讓鮑威爾說,‘這不再值得了,我要辭職。’”
但長遠來看,市場開始押注美聯儲將在明年更積極地降息。交易員目前預計美聯儲明年將降息75個基點,而今年4月份的預期僅為25個基點。這一轉變意味著,市場正越來越相信,隨著鮑威爾明年5月卸任,美聯儲將更有可能順應白宮的要求降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即使難以罷免鮑威爾,特朗普仍堅持對其施壓,這背后有著深刻的政治與經濟考量,已經對未來的謀劃。
首先是經濟訴求。特朗普一直嚴厲批評鮑威爾的加息周期拖累了經濟增長,并不斷要求大幅降息,以期提振房地產和制造業的融資環境。這種施壓不僅是為了爭取短期經濟提速,更是試圖將美聯儲描繪成阻礙經濟復蘇的“絆腳石”。
其次是政治甩鍋。在未來經濟可能放緩或通脹不達預期時,特朗普可以將責任巧妙地轉嫁給鮑威爾,宣稱“是美聯儲的錯誤政策”導致了問題,從而撇清白宮自身的責任。著名財經記者Brett Arends曾直言,特朗普需要一個替罪羊,一個為他造成的經濟失敗承擔責任的人。因此,對鮑威爾的攻擊還會繼續。Arends認為,特朗普正在精心炮制一種說法:經濟中發生的任何糟糕情況都是美聯儲和鮑威爾的錯,而不是總統關稅政策給市場和經濟帶來的混亂。
最后是未來布局。鮑威爾的任期將在2026年5月屆滿,特朗普希望通過持續削弱其權威、積累輿論壓力,為未來任命一位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新美聯儲主席奠定基礎。PIMCO的經濟學家蒂芙尼·懷爾丁(Tiffany Wilding)指出,盡管直接罷免鮑威爾的可能性很小,但總統將通過未來的理事任命來塑造美聯儲,首先是明年1月理事阿德里安娜·庫格勒任期屆滿,以及5月鮑威爾主席任期屆滿。懷爾丁還觀察到,被外界猜測的潛在繼任人選,可能會主張更快、更大幅度的降息,這與政府的意圖不謀而合。
這套操作是對美聯儲獨立性的系統性沖擊。長期以來,美國總統與美聯儲之間保持公開距離,旨在防止貨幣政策決策被政治化。特朗普高調干預,已然打破了這一慣例。
孫冰巖認為,一旦美聯儲失去獨立性,貨幣政策失去獨立性,那么美元和美國金融市場也就沒有中立性可言,變成了“特朗普說了算”。這對美國金融是根基性的影響。因此,特朗普往往采取“說大話”的方式引導輿論,但實際行動非常小心。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美國總統和美聯儲之間有天然矛盾:總統需要對短期內選民的經濟利益負責,需要降息放水刺激經濟以討好選民。而美聯儲從創立之初就不是為總統服務的,對內它需要保證就業和保持物價穩定,對外要維護全球對美元的信任,如果總統說啥就是啥,整個市場就會亂套。”
上周,市場已經就罷免鮑威爾上演了一場“預習”:從“立即解雇”傳聞到特朗普否認的不足一小時里,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0.11個百分點,其與5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擴大至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元兌歐元跌幅超1%,美股亦大幅下挫。
孫冰巖指出,當下,總統和美聯儲的關系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特朗普公開恐嚇;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提前指定下一任美聯儲主席,以“影子主席”的姿態去影響市場。因此,“美國國會極有可能要進行制度性修正,一是讓總統罷免美聯儲主席的難度更大,二是收緊總統提名美聯儲主席的制度。因為他們(議員)要保住美元霸權,要保住美元霸權就要保住美聯儲的獨立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