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2:32:35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騰訊首席科學家張正友與宇樹人形機器人G1進行了即興對話,G1基于實時理解和自主決策回答,展現了騰訊新發布的具身智能平臺Tairos的能力。騰訊希望成為機器人廠商的合作伙伴,推出AI“全家桶”,包括混元3D世界模型、Tairos等。張正友認為,具身智能落地是系統工程挑戰,Tairos平臺將對所有機器人硬件公司開放合作,助力行業進入“大哥大時代”。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張益銘
“晚上喝一杯慶祝?”“不了,我還要加班呢?!?/p>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5)騰訊論壇上,騰訊首席科學家、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福田實驗室主任張正友與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進行了上述這段即興對話,并非預設程序。
彼時,人形機器人G1在舞臺上行走退場,接到張正友的提問后,稍作“思索”便給出了如上回應。這并非提前編寫好的固定腳本,而是機器人基于實時理解和自主決策做出的回答。
張正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它(人形機器人G1)回答晚上還要加班”。過往絕大多數機器人的現場表演都是提前設定好的,張正友則要求這次跟機器人的互動必須是Live(現場演繹)的形式,所以在測試、彩排直到現場正式表演的時候,機器人的回答每次都不一樣。
騰訊首席科學家、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福田實驗室主任 張正友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本次人形機器人G1搭載了騰訊新發布的具身智能平臺Tairos“鈦螺絲”,除了宇樹科技,騰訊還拉上了越疆科技、樂聚機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等多家機器人廠商。這一“為機器人裝大腦”的技術,標志著騰訊正大舉入局具身智能。
4個月前,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已用清晰的坐標錨定了騰訊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定位——騰訊希望成為所有機器人廠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件。
在WAIC 2025上,互聯網大廠紛紛亮出AI(人工智能)新產品或技術,騰訊也不例外。其發布了混元3D世界模型、具身智能開放平臺Tairos等AI最新成果,還一口氣推出了10余個垂直智能體(Agent),這也是騰訊首次向外界展示AI應用全景圖。
當大模型從“技術炫技”轉向“能力沉淀”,互聯網大廠的下一個戰場已瞄準“智能體”。對大廠而言,智能體是“技術—場景—商業”的最短連接點。大模型解決了“知道什么”,智能體則回答“如何做到”。
7月27日,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及騰訊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表示,智能體是推動大模型技術在產業界落地并產生實際價值的重要形態。大模型的終極目標是解決現實問題,但落地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具體難題,探索適配的形態與方案正是行業演進的重要方向,而智能體恰好提供了這樣一種理想模式。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及騰訊優圖實驗室負責人 吳運聲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吳運聲認為,智能體絕非短期產物,它將長期存在——其本質是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大模型原生時代的全新思路。從技術特性看,它能自主完成思考、決策、環境感知,甚至主動選擇或創造工具,通過“計劃—分步執行—動態調整”的閉環流程,與大模型技術深度融合并高效調用工具。另一方面,智能體還可以通過插件聯動知識庫。
在WAIC2025騰訊展區,搭載了具身智能開放平臺Tairos的宇樹人形機器人G1已經上崗,可以給到場觀眾當“導游”;人居環境機器人“小五”聽懂了人類的語言,可以跟現場觀眾擁抱;而來自越疆的機械臂X-Trainer通過接入Tairos,也可以做到“動動嘴就讓機器人給你做好飯”。
在張正友看來,具身智能的落地,遠不僅僅是一個算法問題,或者一個模型能力的問題,而是一個極其復雜、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挑戰,需要打通數據、訓練、調試、部署的全鏈條。從基礎模型到真機部署,每一個環節,都藏著不少“坑”。
騰訊從去年底開始規劃Tairos,團隊先認真調研了行業,累計到現在差不多跑過60多家機器人企業。他們發現,中國大量的機器人企業可以把硬件做得很好,但在軟件能力上還需要補齊。
騰訊對于Tairos的定位是平臺:為機器人本體開發商與應用開發商補齊關鍵的軟件能力,接下來,Tairos平臺會對所有機器人硬件公司開放合作,也對各領域模型開放算法接入能力,讓開發者可以在平臺上自由組合創新。對騰訊而言,他們在某些方面需要跟機器人本體廠家、硬件廠家一起打磨具身智能技術。
張正友介紹道,Tairos的核心是三個緊密結合的大模型,類似于人類大腦:規劃大模型相當于人的左腦,讓機器人能理解復雜目標是什么,然后拆解成一個個可執行的策略步驟;感知大模型相當于人的右腦,讓機器人真正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感知行動聯合大模型相當于人的小腦,打通了從“看見”到“做到”的關鍵環節。
“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或者感知行動大模型目前只是初級階段,機器人具身智能行業也還是剛剛起步?!睆堈烟寡?,具身智能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類比手機發展階段的話,機器人現在還沒有到“大哥大時代”。“大哥大時代”用戶基本是偏有錢的,但人數還比較多?,F在機器人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因為現在大部分機器人還是用來做數據采集、科研、導覽。
因此,張正友他們希望利用Tairos平臺能夠助力行業進入到“大哥大時代”。他認為在養老場景可能會先達成,但是也有人認為在工業領域可能更早起來?!暗遣还茉趺礃樱切枰幸粋€領域或場景,它要足夠大,這樣能量產的數量也比較大,成本降下來、生產穩定下來,才能進入到每家每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