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非遺先要讓人吃飽飯”,綿竹年畫村如何用一門非遺技藝,讓全村人一年平均多賺近3萬元|活力中國調研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1 20:00:18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全國首座以年畫命名的村莊——綿竹年畫村。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年畫村接待游客66萬人次,收入超2.3億元,還帶動了村民的農閑時就業。不過,年畫村仍面臨定位破局、文化性未充分體現等瓶頸。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黃璜建議年畫產業探索“共享機制”,并深挖文化內涵。

          每經記者|黃宗彥    每經編輯|文多    

          走進綿竹年畫村,迎面便撞上一片色彩的世界。青瓦白墻的川西民居外,一幅幅鮮艷的年畫躍然墻上——執鞭的門神不怒自威,抱鯉的童子憨態可掬。游客們舉著手機在畫前流連,快門聲此起彼伏。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走進全國首座以年畫命名的村莊,探訪這項非遺技藝的產業現狀。

          據了解,年畫村目前正大力發展餐飲、民宿、特色農產品采摘及研學旅游,已逐步形成健全的產業生態。數據顯示,2024年,年畫村接待游客10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4.2億元;2025年上半年,年畫村接待游客6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年畫還帶動了村民的農閑時就業,人均年收入隨之提高28290元。

          盡管在文旅融合的助推下,綿竹年畫得到了更多流量,但其仍有一定的產業瓶頸:一方面,受制于傳統制作工藝,年畫難以實現量產;另一方面,年畫多用作伴手禮,其蘊藏的文化性和藝術性還未被充分體現,在定價上遠不如時下的潮流文創產品。

          綿竹年畫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宗彥 攝

          年畫“新生”:全國首個年畫村成4A級景區

          1998年的寒冬里,16歲的陳強裹著單薄的棉衣從外地回到綿竹老家。推開斑駁的木門,他看見四川電視臺的攝像機正對著爺爺作畫的手。而這位老人,就是日后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綿竹年畫南派大師”的陳興才。

          鏡頭里,陳興才握著鴛鴦筆的手穩如磐石,蘸著朱砂顏料的筆尖在宣紙上描摹出鮮艷的紅色。“在家畫畫也能上電視?”這個念頭像一粒種子,在少年心里暗暗發芽。

          當時的綿竹年畫村還只是德陽孝德鎮一個普通村落,大部分村民以務農為生。陳家人守著“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老規矩,在自家土坯房里制作門神、財神、童子等傳統題材的年畫像。陳強跟著爺爺學習“一黑二白三金黃,五顏六色穿衣裳”的制畫口訣,用三十年樹齡的梨木雕版印出墨線,再以礦物顏料層層渲染。

          “最貴的‘群青’顏料要3000元一兩,調色時需加入桃膠,冬日里還得用炭火保溫防止凝固。”陳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這些細節,后來都成為他工作室的“品質密碼”。

          年畫顏料樣品展示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攝

          “那時候年畫就是過年趕集賣的東西,(我們)臘月里在市場上擺攤,賺錢貼補家用。”陳強回憶說。直到2003年夏天,河北畫商通過媒體輾轉找來,一口氣訂了200張年畫。這筆大訂單讓他徹夜難眠,意識到“原來不過年也有人買年畫”。

          他后來才知道,這些畫經過包裝成為企業伴手禮,身價翻了幾番。

          隨著越來越多主流媒體的宣傳,綿竹年畫開始聲名遠播。2006年,綿竹年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值得一提的是,與綿竹年畫并稱中國“四大年畫”的天津楊柳青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山東楊家埠年畫,也在同期被列入首批國家非遺名錄。

          更大的轉折發生在2008年左右。“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陳強所在的村莊與另一個村莊合并,江蘇援建方面希望將其打造為年畫村景區。全國首個以“年畫”命名的行政村就此誕生。此后,年畫村在2011年成功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年畫村建成后,游客確實多了不少。”陳強回憶道,現在游客在參觀景區時,自己會尋到工作室來。他邊說邊指著工作室外的小院,那里常有游客駐足觀看畫師們作畫,也有游客進門親身體驗一番創作過程。

          產業變遷:上半年文旅融合創收2.3億元

          在年畫村的“農閑堂”里,一位來自成都的游客親手體驗了年畫制作的全過程。她選擇了一塊雕刻著“哪吒鬧海”的梨木版,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用刷子蘸取墨汁均勻涂抹在雕版上,再將宣紙輕輕覆蓋其上。

          “要用這個拓包來回按壓,力度要均勻。”工作人員一邊示范一邊講解。

          當宣紙被輕輕揭起,哪吒形象也躍然紙上。

          還沒完,后續的上色工序更需細心——等到墨跡完全風干后才能依次上色,且每一種顏色都需等待之前的顏色干透才能疊加。

          這樣的體驗場景,在年畫村已成為常態。值得注意的是,在農閑時,村里會組織當地村民聚集于此參與制作年畫。“農閑時在家沒事干,來畫畫一個月還能掙個2000元。”一位正專注為童子像上色的村民向記者說道。

          當地村民為年畫上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宗彥 攝

          綿竹市孝德鎮文旅發展中心負責人何艷青介紹,目前當地已構建起老中青三代傳承人隊伍,帶動500余人從事年畫相關產業。這是當地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有益實踐。

          此外,記者了解到,德陽市人大常委會于2019年頒布并實施了全國首部年畫行業地方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旨在為綿竹年畫產業有序、規范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何艷青介紹,目前年畫村已開發20多個系列的1000余種相關產品,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同時,年畫村正大力發展餐飲、民宿、特色農產品采摘及研學旅游項目,以形成健全的產業生態。她給出的數據顯示,年畫村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6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2.3億元。

          年畫村景區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從地圖上看,年畫村距綿竹市區7公里、德陽市23公里、成都市50公里,在“成都一小時經濟圈”內,年畫村還與三星堆、劍南老街等景點構成旅游環線。利用這些知名旅游景點引流,年畫村成功承接了來自成都都市圈和三星堆文化旅游區的溢出客流,具備“文化打卡+民俗體驗”的差異化旅游吸引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黃璜分析說,當下文旅融合是重點發展方向,但在這個過程中,要警惕“非遺”的“活化”變成“異化”。他認為:“一方面,過度商業化導致‘非遺’失去文化本真屬性;另一方面,‘非遺’產品的創新性不足,體驗形式單一。這將導致非遺項目的同質化嚴重,缺乏獨特吸引力。”

          但在綿竹,還有更豐富的文旅項目。伴隨中華年俗村等新項目的建設,這片土地正探索更多元的發展路徑,讓年畫藝術在傳承中探索更多可能。

          價值突圍:“非遺首先要讓人吃飽飯”

          在綿竹年畫展示館中,一幅《趙公鎮宅圖》格外引人注目。這幅中堂畫作以財神趙公明為主角——他身披鎧甲,手持金鞭,足踏黑虎,威風凜凜。

          “這幅畫完整展現了綿竹年畫的五大工序。”綿竹市孝德鎮文旅發展中心負責人何艷青介紹,它從設計、雕版、印線到上色、描金,全部由匠人手工完成。

          據了解,年畫村藝人們至今保持著傳統的制作方式。用的是梨木雕刻版和礦物顏料。

          年畫村的畫師工作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宗彥 攝

          “全手工制作是我們的特色,也是瓶頸。”陳強介紹,其工作室平均每個月接到的訂單量在400~500幅之間,需要每天從早忙到晚。訂單量大的時候,他也會聘請一些村民到工作室參與制作。

          陳強算過一筆賬:按照傳統工藝完成一幅中堂畫,從繪制到裝裱配盒需要三四天時間,每幅畫的材料和其他費用為100到200元。

          “但現在我們只賣300元到400元,算上人力成本,這個價格并不貴。”陳強解釋說,因為我們沒有把它當作藝術品來定價,而是作為普通商品銷售。

          在陳強看來,制作年畫的技藝門檻并不是太高,最難的是銷售環節。據介紹,超過95%的客戶需要他們自己尋找,剩下那5%的客戶是通過網絡平臺或者其他渠道主動找上門的。他透露,其工作室目前年銷售額在50萬~60萬元。

          相比之下,泡泡瑪特等潮玩、熱門影視劇或游戲周邊產品的價格要比年畫高得多。這種價格落差折射出非遺產品尚未突破“實用禮品”的定位局限,其承載的傳統技藝價值與藝術內涵,在當代消費市場中仍未獲得相應的價值認同。

          因此,不少小型工作室仍在為銷路發愁。陳強表示,近年來村里有不少年畫傳承人關閉工作室,選擇去外地打工。“非遺首先要讓人吃飽飯。年輕一代的傳承意愿并不強烈。我女兒雖然會畫,但以后要不要做這行,還得看市場。”陳強坦言。

          仍有困局:為何說年畫行業做文創難度大

          記者注意到,不少“非遺”項目都面臨生存以及斷代傳承的危機。因此,不少項目采用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融合的方式嘗試突圍。比如,川劇通過與脫口秀結合正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三星堆博物館的文創商店里,杯子、抱枕、毛絨玩具等衍生品創造著可觀收入。

          但陳強認為:“年畫很難效仿這些文創產品。文創是快消品,可能火一陣就過去了。對于年畫來說,如果涉足文創,從設計到開模,投入太大,而且銷售還沒保障。個人工作室很難重投入。”

          對這一困境,黃璜建議,年畫產業可以探索建立“共享機制”,即探索設立共享制造工坊,集中采購原材料、共享高端設備,降低開模和生產成本。

          對深挖年畫的文化內涵,黃璜提出了幾個建議:避免對圖案的簡單復制,講好年畫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并將其與當代價值觀結合;可以邀請用戶共創作品,舉辦年畫文創設計大賽,吸引年輕設計師和藝術院校學生參與,同時在社交媒體發起用戶創意征集,讓消費者參與產品設計。

          對于產業的未來,陳強的觀點是:首先要深耕年畫背后的傳統文化價值,比如將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題材通過動畫等現代形式重新演繹,讓傳統故事以更鮮活的方式被當代人接受;其次,迫切需要政府牽頭搭建宣傳推廣平臺,擴大年畫的影響力;最后,需要多方構建穩定的銷售渠道,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對接,真正解決手藝人的生存和發展困境。

          陳強也發出了他的邀請:“(年畫)這個行業沒有惡意競爭,就算同一個題材,不同工作室或者畫師做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傳承人拿起畫筆,只有百花齊放才能展現出年畫的更多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旅游 非遺 中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 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另类列奇 | 五月天AV电影在线播放 | 夜鲁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