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21:07:48
9月30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推動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劃四大險種發展,規范服務,明確細分領域要求,豐富保障內涵,支持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發展。相關部門將出臺配套細則,豐富產品供給,強化監管。業內認為,分紅型重疾險或將重出江湖。此外,《意見》還提出增強健康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廖丹
9月30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了《關于推動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性地優化現有政策,打通卡點堵點,明確健康保險未來方向和發展重點,正本清源,推動高質量發展。
《意見》對商業醫療保險、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疾病保險等四大類險種的發展重點進行規劃,同時規范各類經辦承辦服務。
此外,《意見》起草的思路之一是明確健康保險不同細分領域相應要求,豐富健康保險保障內涵,拓寬產品形態和功能,支持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發展,構建新型健康服務保障體系。
中關村長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健康養老研究中心主任龍格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健康險迎政策利好,如監管支持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發展,意味著分紅型重疾險將重出江湖,未來健康險產品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形態。
金融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積極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持續為健康保險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二是加快研究出臺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等配套業務細則,督促各保險公司落實《意見》要求,豐富產品供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健康保障的需求,為推動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三是強化健康保險業務監管,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健康保險在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產品形態單一、行業經營能力不足、基礎薄弱、專業機構發展不及預期、與醫療醫藥協同不夠等階段性問題也逐步顯現,制約了服務保障水平的提升。
2024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提升健康保險服務保障水平”“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總局研究制定了《意見》,明確健康保險未來方向和發展重點。
《意見》提到,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構建全覆蓋、多層次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體系,積極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納入保險保障范圍。鼓勵長期醫療保險根據風險類別定價,提升保險費率與承保風險匹配度。健全長期醫療保險費率調整機制,提供公平可及、持續穩定的長期醫療保險服務。
《意見》還提及,支持開展個人賬戶式長期醫療保險業務,豐富服務形態。規范發展短期醫療保險。按照商業保險的基本原則和客觀規律,平穩有序開展城市商業醫療保險。創新損失補償和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開發惠及帶病群體、罕見病群體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
在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方面,《意見》支持通過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等服務的形式履行對被保險人的健康保障責任,推動全社會健康風險減量和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提升。升級完善與養老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在促進健康產業協同發展方面,《意見》指出,支持與藥械企業建立聯動合作機制,探索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協商談判、按療效付費等創新藥械多元化支付方式。對此,鎂信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政策將有利于多元支付生態建設,也將推動商業健康險創新藥械的落地實踐。
《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積極對接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和機構護理需求,提供現金給付與護理服務相結合的保險服務。全面開展人壽保險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業務,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將人壽保險給付金轉換為護理費用支出。支持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為被保險人退休后提供滿期保障。擴大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覆蓋人群范圍。
《意見》還提出,穩步發展疾病保險。結合疾病譜變化和醫療技術發展情況,及時修訂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定期開展疾病發生率檢視,適時更新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支持監管評級良好的保險公司開展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
2003年5月,原中國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明確規定“分紅保險可以采取終身壽險、兩全保險或年金保險的形式。保險公司不得將其他產品形式設計為分紅保險”。據悉,分紅型重疾險被叫停后,市場通常采用“主險+附加險”模式,如“終身壽險(分紅型)+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等產品形態。
據悉,此次《意見》起草的思路之一是明確健康保險不同細分領域相應要求,豐富健康保險保障內涵,拓寬產品形態和功能,支持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發展,構建新型健康服務保障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支持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發展,意味著分紅型重疾險將重出江湖,未來健康險產品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形態。據悉,監管部門有望加快研究出臺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等配套業務細則,督促各保險公司落實《意見》要求,豐富產品供給。
此外,《意見》還提到增強健康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探索符合健康保險特點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模式,深耕健康管理,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支持監管評級良好的健康保險公司,試點提高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險產品凈保費中的成本分攤比例上限,試點健康保險與人壽保險組合銷售,更好滿足消費者綜合保障需求,相關產品依法報送備案。
目前,市場上共有七家健康險公司,包括人保健康險、平安健康、太平洋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