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融媒 2025-11-05 20:32:50
深秋時節,達州市渠縣安北鄉檸檬種植基地里,連片的檸檬樹郁郁蔥蔥,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林間忙著采摘,一派熱鬧豐收的景象。作為全縣最大的檸檬種植基地,近年來,安北鄉錨定特色產業發展方向,持續推動檸檬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不僅讓小檸檬走進大市場,更帶動周邊村民走出了一條產業興農、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
豐收季里的“市場熱”
小檸檬走向大江南北
眼下正值安北檸檬集中采摘期。日前,記者走進安北鄉平橋村的檸檬基地,夜雨浸潤的泥土散發著清新氣息,泥濘小道上布滿村民往返的腳印;基地入口處,傳送機轟鳴作響,一批批裹著紙袋的新鮮檸檬被源源不斷送上運輸車,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村民采摘檸檬。
“第一批檸檬采收就要接近尾聲了,從10月12日開始,我們每天組織200余名工人采摘,頭批檸檬全鄉預計能采收250萬斤左右。”現場,達州市江綠果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江基友一邊盯著裝車進度,一邊算起了經濟賬,“盡管今年受氣候影響產量有所下降,但按現在的市場行情,今年檸檬總體收益要比往年可觀不少。”
隨手摘下一顆套袋檸檬,剝開紙袋的瞬間,濃郁的果香便撲面而來。江基友捧著果實介紹:“我們種的是‘尤力克’優質品種,它的特點就是皮薄、汁兒多,果面光潔,口感純正,所以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

村民采摘檸檬。
“你看,這一筆筆訂單基本都來自雪王農業(四川)有限公司。”正說著,江基友打開手機翻看近期的訂單記錄,據其介紹,基地已形成穩定的訂單農業模式,除了長期為蜜雪冰城供應檸檬汁原料,還向四川安岳、重慶潼南等地的深加工企業供貨,同時為周邊地區的水果批發市場、連鎖超市配送散裝鮮果。
安北鄉能成為渠縣檸檬供應最大的產地,離不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地處渠縣北部,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土壤偏酸性且土質疏松透氣,灌溉條件便利,充分滿足了檸檬的生長需求。早在2015年,當地便在西埡村、平橋村等多個村(社區)大規模發展檸檬種植。截至目前,全鄉檸檬種植面積達7000余畝,產量常年穩定在2000萬斤左右,為周邊農戶提供200余個務工崗位,實現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

通過傳送帶把檸檬運送到運輸車上。
價格攀升的背后邏輯
多重因素托起“黃金價”
“今年檸檬收購價一斤漲到了五六塊,比去年翻了一番,這價格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談及今年的行情,江基友難掩喜悅。
近期,記者走訪渠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多家種植合作社發現,今年檸檬價格確實迎來“大漲”,普通鮮檸檬批發價較去年同期上漲100%,優質果更是突破每斤7元。
“價格上漲不是偶然,是供需變化、國際市場波動、氣候影響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渠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分析,從需求端看,近年來消費者對健康飲品、天然調味品的需求激增,檸檬作為“維C之王”,無論是鮮食、泡水還是深加工,市場需求都在穩步增長。“特別是夏季飲品旺季,各大奶茶店、飲料廠對檸檬汁的采購量大幅增加,直接拉動了原料檸檬的需求。”
從供給端看,全球檸檬市場面臨供應緊張。土耳其等國際主產區受氣候災害影響,檸檬產量下降,導致國際檸檬價格波動上漲,國內檸檬的出口競爭力也隨之增強。
天氣因素也是價格攀升的關鍵。“農戶種檸檬都是‘靠天吃飯’,今年夏天的持續高溫干旱,讓我們的檸檬畝產減少了50%左右。好不容易盼到采收期,又遇上多輪降雨,不少成熟的檸檬被雨水打落、腐爛在地里,實際上市的量比預期少了近五成。”江基友無奈地說,“供給少了,需求又沒減,價格自然就上去了。不過采收結束后,我們會趕緊做好清園、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為明年的收成打基礎。”
科技賦能的產業轉型
從“經驗種植”到“智慧農管”
在鮮果熱銷的同時,安北檸檬數字農業園區建設也在加快進程。當天,記者來到該基地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忙著調試最后一批監控設備,園區內的氣象站、蟲情測報燈、水肥一體化裝置已基本安裝到位,項目建設進入收尾階段。

工人在調試監控設備。
“以前種檸檬,全憑老經驗:天旱了就澆水,病蟲害來了就打藥,有時候忙活半天,收成還是上不去。”江基友坦言,檸檬種植“看天吃飯”的特征明顯:開花期若遇強降溫,坐果率可能大幅下降;夏季持續高溫易引發日灼病;秋季連陰雨則會加劇病蟲害風險。“每年都提心吊膽,就怕天氣‘不給力’。”
如今,這樣的困境正在被科技破解。緊抓渠縣數字農業建設體系(軟件)項目契機,全縣在安北檸檬產業園區、有慶糧油產業園區、新市蜂糖李產業園區、黃花產業園區、茶葉產業園區等5個重點園區建立智慧種植示范區,安北檸檬也搭上了“數字快車”。

安北檸檬的數字農業園區建設現場。
“前期我們在園區安裝了少量家用監控設備,但現場缺乏現代農業數據采集手段。因此,我們增加了水肥一體化設施,專業的苗情監測設備,通過對數據的采集分析,可實現‘生產情況隨時可見’‘環境數據隨時可查’‘氣象數據實時獲取’。”渠縣康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陽介紹。
“數字農業建設是順勢而為。智慧種植示范區集成信息技術和先進農業技術,引入高效能的智能化農業設備和現代管理理念,通過科學精準的農業生產管理和資源利用,建成后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渠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