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2025-11-05 20:35:07

發布會現場
“‘十四五’時期,是四川外事港澳工作乘風破浪、碩果累累的五年。這五年,四川的‘朋友圈’越擴越大,合作之路越走越寬。”11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在四川新聞發布廳舉行“決勝‘十四五’ 續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會上,“十四五”時期四川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的生動故事,正緩緩鋪展。
通道先行:中歐班列+立體交通,打通開放“主動脈”
“‘十四五’期間,我們成功承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中國—中亞外長第五次會晤、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等重大開放活動,讓‘四川時間’屢次吸引世界目光。”省委外辦主任張濤介紹,這五年,四川在國家對外工作大局中的參與度、能見度和貢獻度持續提升。
而這份“國際關注度”持續提升,離不開交通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四川以交通天下的布局,為開放發展打通關鍵脈絡。具體來看,天府機場、雙流機場的國際航線覆蓋全球43個國家,2024年出入境人員近600萬人次、居全國第四,國際(地區)航空貨郵吞吐量超40萬噸,進出口值超6500億元、位列全國第三;全國第五個、西南首個國際公路運輸(TIR)集結中心落地,“天府號”跨境公路班車通達近20個國家和地區;瀘州港、宜賓港開辟近洋及內河航線14條。
與此同時,作為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通道,2025年1月,成都獲批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今年1—9月,成都開行中歐班列1677列、累計開行超1.9萬列,聯通境外城市126個,開行數量和質量保持全國前列。
一系列硬核數據的背后,正是推動四川從“內陸腹地”加速邁向“開放前沿”的生動寫照。
環境提質:涉外服務+營商優化,打造開放“強磁場”
有了便捷的交通通道,不僅加速了人員與貨物的跨境流動,也為四川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建立國際友城、深化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張濤介紹,“十四五”期間,四川的“國際好友列表”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雙重飛躍。四川的朋友遍天下,關系也越來越“鐵”。五年間,新增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138對,總量已達到543對,覆蓋全球,國際友城數量居全國第四位。
隨著開放深入,越來越多外籍人士來川工作、學習、生活,四川如何筑好“軟環境”,實現“引得來、留得住”?答案藏在“人”與“資”兩端的精細服務里:
對外籍人士,成都成為中西部首個實現公交地鐵外卡直接支付的城市,天府機場設“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超200家醫療機構可接診外籍人士,“留學四川”品牌與人才引進政策聯動,精準解決工作、生活、消費痛點。
對外來資本,四川先后推出“金融十條”“外資23條”,借助進博會、西博會等高能級平臺舉辦“投資四川”海外推介活動,邀請外企考察對接,讓四川成為全球投資的“優選地”。
經濟躍升:外資集聚+產業升級,激活開放“新動能”
通道筑基、環境賦能,最終轉化為開放型經濟的亮眼答卷。“十四五”以來,四川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服務進出口總額接近1500億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174.9億美元,外貿與外投規模穩居中西部前列。
細分領域成果更顯扎實:貨物貿易中,“四川造”強勢出海,平板電腦、碳酸鋰、魚油、檸檬出口全國第一,消費品進口年均增速30.7%,外貿實績企業超9100家,2021至2024年貨物貿易年均增速6.7%,率先成為中西部首個外貿破萬億省份。
服務貿易領域,出臺數字貿易專項政策,開展數字文創全產業鏈創新,全國首創“中試+”公共服務體系,新增4個國家級服務出口基地。
對外投資方面,合作版圖覆蓋80余個國家和地區,90%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其中七化建承建的全球最大乙烯一體化項目,合同金額達228億美元。
開放平臺建設同樣突破顯著: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8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15項全國復制推廣;10個國家級經開區中,宜賓臨港經開區連續2年綜評西部第一。
回顧“十四五”,四川對外開放的答卷滿是自豪;展望“十五五”,前行的信心愈發堅定。站在新起點,四川將繼續錨定“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打造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的使命,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務實的行動、更昂揚的姿態,讓四川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