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13:28:51
11月17日至21日,A股和港股主要指數全線調整,ETF市場資金大遷徙,股票型ETF縮水超1100億元,滬深300掛鉤產品“失血”最多。固收、黃金類產品成避風港,債券ETF規模增124億元。4家頭部公募ETF規模縮水超百億元,海富通基金逆勢增長。盡管股指掛鉤ETF規模縮水,但多只指數出現申贖凈流入,資金“越跌越買”。
每經記者|彭水萍 每經編輯|趙云
11月17日~11月21日,A股主要指數全線調整,滬深300指數周跌3.77%,創業板指跌6.15%,科創50指數跌5.54%;港股同步調整,恒生指數周跌5.09%,恒生科技指數一周跌幅達7.18%。
在主要股指全線調整背景下,本周ETF市場上演“資金大遷徙”。股票型ETF單周縮水超1100億元,其中滬深300指數掛鉤產品“失血”422億元,占比超36%。
與此同時,固收、黃金類產品卻成避風港——債券ETF規模單周增124億元,總規模達到7187億元,年內增長5387億元,增幅近3倍。商品型ETF本周保持增長勢頭,總規模突破2300億元,年內增幅也超200%;其中,華安基金旗下黃金ETF年內規模增長587億元,成為年內增量“新王”。
從頭部產品來看,易方達、華泰柏瑞旗下滬深300產品單周縮水超百億元。受滬深300指數等寬基產品拖累,本周4家頭部公募ETF規模縮水超100億元,其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失血”超200億元。
與此同時,海富通基金ETF規模本周逆勢增長45億元,主要得益于旗下海富通短融ETF的持續吸金,該產品規模突破700億元,成為首只700億級債券ETF。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股指掛鉤ETF規模全線縮水的背景下,多只指數卻出現申贖凈流入的情況。其中,恒生科技指數掛鉤ETF獲申贖凈流入109億元,資金“越跌越買”的操作,藏著怎樣的布局邏輯?
本周前4天股指持續震蕩,周五突發深度調整,ETF市場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上市ETF總數量為1360只,總規模大幅縮水至5.6萬億元。從數量來看,本周新增7只ETF,其中4只為股票型ETF,另外3只為跨境ETF。
從規模來看,本周全市場ETF總規模大減1285.63億元。其中,股票型ETF一周縮水1162.17億元,寬基指數ETF規模銳減725.47億元,占比超六成;跨境ETF在上周大增超200億元后,本周出現331.58億元的縮水。另一方面,固收品種和商品市場相對穩健,債券型ETF和貨幣型ETF本周規模分別增加124.88億元和76.62億元,商品型ETF規模微增6.62億元。

截至11月22日,上市ETF數量年內增加321只,年內規模增長額回落至18703.05億元。其中,股票型ETF年內規模增長額回落至6890.89億元;跨境ETF規模年內增長額回落至4664.13億元。另一方面,債券型ETF和商品型ETF今年以來規模分別增長5387.91億元和1549.77億元,依然保持強勢。此外,貨幣型ETF年內增長額首次超過200億元。
從掛鉤指數來看,本周主要指數掛鉤ETF規模基本縮水,規模前20名中僅3只指數掛鉤ETF規模實現增長。
截至11月22日,滬深300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縮水422.89億元至11495.98億元,貢獻了股票型ETF超36%的縮水額;中證A500指數、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本周均縮水超50億元,“失血”也相對較大。
另一方面,在掛鉤ETF規模TOP20指數中,僅SGE黃金9999指數、中國互聯網50指數和機器人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實現增長,分別增加3.86億元、2.28億元和1.94億元。
行業指數方面,證券公司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縮水48.7億元,在連增14周后出現2連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主要股指規模全線縮水,但資金卻呈現出凈流入態勢。其中,恒生科技指數掛鉤ETF本周申贖凈流入達109.09億元,資金“越跌越買”心態明顯。此外,中證500、創業板指和科創50指數本周申贖凈流入也均超過50億元。

從年內規模增長來看,滬深300指數、SGE黃金9999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掛鉤ETF規模分別增長1643.23億元、1368.35億元和996.81億元,位居前三。另一方面,中證A500指數和科創50指數掛鉤ETF規模年內縮水額分別擴大至654.05億元和131.1億元。
從管理人來看,本周頭部公募ETF規模普遍縮水,4家基金公司“失血”超100億元,前20名中僅3家機構逆勢增長。不過,本周TOP20管理人名單及排名變化并不大,僅招商基金憑借“跌得少”,超越景順長城升至第17位。
具體而言,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本周ETF規模縮水均超200億元,分別減少202.42億元和277.83億元。華泰柏瑞和廣發基金本周ETF規模分別“失血”167.32億元和114.08億元,4家頭部機構ETF規模一周縮水超百億元,今年以來實屬罕見。此外,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ETF規模分別縮水95.78億元和73.5億元。
另一方面,海富通基金、銀華基金和華寶基金ETF規模本周實現逆勢增長,其中海富通基金一周大增45.67億元,表現相對亮眼,該機構本周獲得超50億元資金申贖凈流入。

今年以來,截至11月22日,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ETF規模年內增長額回落至2301.97億元和2266.6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嘉實基金ETF規模年內增長額跌破1000億元,華泰柏瑞、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國泰基金和富國基金年內增長額仍保持在1100億元上方。
從單只產品來看,本周TOP20榜單基本與掛鉤指數榜單相呼應,僅兩只黃金ETF和一只中概互聯網ETF規模實現正增長。排名位次方面,也只有博時基金旗下黃金ETF基金從第20名上升至第18名,華寶基金旗下券商ETF和嘉實基金旗下科創芯片ETF均下降1位,其他產品排名不變。
在寬基指數集體調整背景下,滬深300相關ETF自然成為重災區。華泰柏瑞和易方達基金旗下滬深300ETF單周縮水超100億元,分別減少113.97億元和132.38億元,后者總規模也跌破3000億元。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旗下滬深300ETF規模本周分別減少85.34億元和70.9億元。
本周,TOP20產品中僅3只ETF實現規模增長,易方達旗下中概互聯網ETF、博時基金旗下黃金ETF基金和華安基金旗下黃金ETF規模分別增加2.28億元、0.96億元和0.48億元。

隨著多只滬深300“巨無霸”ETF的集體縮水,今年以來已無規模增長超600億元的產品。與此同時,華安基金旗下黃金ETF憑借近兩周的逆勢增長,年內增長額達到587.55億元,成為新“增量王”。富國基金旗下港股通互聯網ETF年內增長額回落至580.4億元,位居第二。另一方面,華夏基金旗下科創50ETF年內規模縮水達209.95億元。
滬深交易所規范ETF命名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修訂版基金業務辦理通知,對基金命名進行了規范。其中要求,ETF基金擴位簡稱應按照“投資標的核心要素+ETF”結構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簡稱;存量ETF基金擴位簡稱必須包含基金管理人,需要在2026年3月31日之前完成產品更名。
債券ETF總規模達7187億元,年內增幅近3倍
今年以來,債券ETF市場不斷“吸金”。截至11月21日,債券ETF總規模達7187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內規模增長5387.9億元,規模增幅近300%,是各大類ETF中增幅最大的品種。從單只產品看,截至11月20日,海富通短融ETF規模達到700.01億元,成為首只700億元級債券ETF;30只債券型ETF規模超過100億元,占比達56.6%。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156873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