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6 01:30:23
14日中午過后,日元兌美元走勢很穩,上下振幅只有幾十個點;15日突然大幅度震蕩,最高沖擊82∶1,最低沖擊81∶1。日元未來是大漲,還是暴跌,市場爭議很大。這兩天,日本大地震已經演化為“核輻射危機”,日本股市已經連續兩天暴跌,幅度達到1600點(16.7%),為二戰結束以來所罕見。為了穩定市場,日本央行連續兩天向市場注入23萬億日元資金。
貨幣巨額投放,短線對日元產生上下兩股壓力:一是日本央行決心敞口供應資金,日本市場的流動性充足,很可能沒有等到重建開始,已經再度流動性泛濫,若重蹈2008年以前的套息交易流行,日元有很大下行壓力;二是從短線上看,日本各大保險公司為準備巨額賠付不得不大量賣出海外資產,包括歐美市場股票,這將導致全球主要股市下跌,日元卻堅挺,跌不下去。以上兩方面因素短線膠著,相互抵消,因此日元走勢才相對平衡。更關鍵的一點是,現在市場主力仍然把這次日本大地震與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比較,認為歷史的一幕還會重演——16年前,日元曾經因為保險公司和投資者大量賣掉海外資產,同時因為重建資金持續地回流日本,導致日元出現了一次大牛市行情。
而在我看來,日元今天所處的位置與1995年有很大不同,上次阪神大地震時,日元兌美元是在90∶1附近,而現在則是在81.5∶1附近,一個是中部區域,一個是底部區域,不能簡單類比。有兩點需要強調:
一是這次大地震與上次大地震傷害點完全不同。阪神大地震,日本用半年時間就恢復了產能,因此那次大地震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經濟重建的過程和日本人民的熱情,極大地拉動了日本經濟發展。而這次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給基礎設施帶來的幾乎是毀滅性的災害,而且核污染也在擴散。受災面積很大,卻不能及時救助,更無法立即投入重建。我們看到,美國的航母已經撤離;東京電力公司15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號機組出現爆炸并發生火情。日本首相菅直人指示,居民避難半徑從第一核電站周邊20公里擴至30公里。
這些現象已經告訴我們,不僅災害嚴重,而且未來的重建過程將十分漫長,十分艱巨。福島第一核電站大約生產日本10%的電力,生產東京區30%左右的電力。這個核電站幾乎已經全部毀壞,未來再建一個相同規模的電站至少需要5年,日本經濟將因為電力瓶頸而被拖住5年的時間。而這一點恰恰是目前全球投資者都忽略的。
二是今天的世界與1995年時的世界也大不同。阪神大地震發生時,日本不僅在亞洲是佼佼者,在世界也有不可替代的產業地位。這次不同了,日本很多產品周邊國家都能生產,尤其是中國。比如汽車業,1995年的中國,很多汽車都是進口的,而且絕大部分是日本車,現在中國不僅到處是國產車,而且已經具有向全球出口的能力。電子產品也是一樣,日本產品的優勢在于質量好,但是在全球你追我趕、相互融合的時代,日本若原地踏步一年,很可能要落后三年。起碼有一點可以預期,日本被中國趕超后還會被其他國家趕超,這次大地震很可能使日本的國力與德國拉平。
回到日元分析,日元目前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已經很低,未來會更低。因此,即使不考慮日本政府的債務情況還會惡化的因素,日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一定是下降的,中長期走勢也不具投資價值。16年前的阪神大地震,日元兌美元從90∶1一路漲到79∶1附近,這次大地震日元有可能從80∶1跌至90∶1附近,兩個圖形完全相反。
至于日元走勢與大宗商品市場的關系,在我看來,日本經濟突然失速,以及中國經濟有可能減速的預期,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構成短中線壓力。我預計,日本首先需要緊急進口的是煤炭、原油,因此這兩類商品的價格很快就會回升。但是,日本的重工業產能要想恢復到震前水平,大約需要幾年時間——必須清除核污染,同時建設新電站。因此,國際鐵礦石、焦炭、鋼筋水泥、銅和稀有金屬等商品需求會被壓制一段時間。至于什么時候反彈,未必完全取決于日本,還要看中國,看中國能不能抓住這次機遇,將日本喪失的產能補上來——奪走原來屬于日本的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