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06-17 08:40:10
每經網6月17日深圳電(每經記者 韓海龍)
昨日(6月16日)有消息稱,定位于經營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為主,國內最大的潔凈能源經銷商廣東九豐集團有上市融資意向,并已開展前期工作。
然而有媒體質疑九豐集團2010年因為液化石油氣摻雜二甲醚而受到行政處罰,因此2013年之前并沒有上市融資資格。且有接近該事件的人士稱,由于業績及發展潛力等原因,九豐的上市之路不會是坦途。
二甲醚事件
2009年,廣州當地媒體對于廣州灌裝液化石油氣摻雜二甲醚事件進行了連續報道。隨后廣州市質量監督局介入調查發現,廣州地區加氣站受到利益驅使,在液化石油氣中添加價格更為便宜的二甲醚。
據了解,二甲醚本身為清潔能源并沒有任何問題,在使用中與普通液化石油氣沒有區別,且普通消費者無法辨別。然而,二甲醚對于普通的液化石油氣瓶的橡膠密封圈有腐蝕作用,容易引起漏氣甚至爆炸,國家也明令禁止在民用液化氣瓶中混加二甲醚。
九豐集團的多個加氣站就因為摻雜二甲醚被查出并被勒令整改。對此,廣東九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海16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事情發生在集團下屬的分公司,對于集團沒有影響,而且事件發生后并沒有受到相關部門的行政處罰。"
同時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張建國也認為,"二甲醚事件更多的是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所引起的,媒體的報道有所夸大。"
投行、私募不感冒
專業人士指出,"如果企業受到行政處罰則在三年內不能上市。因此曾經陷于二甲醚事件行政處罰的九豐集團,上市融資的構想只能延后2年。"
中國證監會32號令第二十五條明確表明發行人不得有以下情形,在最近36個月內違反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
接近該事件的人士表示,"二甲醚事件有造成公司上市延后的可能性,因此投行、私募都沒有太大熱情,如第一創業、興業證券、光大證券以及華興資本等都在接觸以后選擇了放棄。"
該人士同時稱,"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公司的關聯交易、銷售利潤低下、業績成長性低都是資金不看好九豐的原因。"
據悉,九豐內部認為其銷售利潤率僅為1%,資產回報率為3%,增長有限、團隊持續力不足等因素制約了其上市融資。
因此,九豐初步構思將工業燃氣剝離出來作為上市主體,將企業重新定位于工業燃燒低碳節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打環保牌。而其中存在的專利技術問題,九豐則有通過先購買后發展的想法。
對于集團目前上市進程,兩高管則均不愿向記者過多談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