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2 01:33:3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記者 李娜
在新基金銷售陷入困境后,創新產品的吸金能力著實搶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首募吸金超過320億元,嘉實滬深300ETF攬金近200億元,華安兩只短期理財債基吸金200多億元,匯添富一款短期理財產品也同樣熱賣超過240億元。
2012年,基金業創新產品接連涌現,令市場有些眼花繚亂,基金公司們不斷開會討論產品創新已經成為重要的工作。
“偽創新”質疑不斷
基金產品想要實現創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上述所謂的創新產品出現,又是否是真的創新?
跨市場的滬深300ETF,作為此前絕無僅有的產品,而備受基金業界人士關注。尤其是在證監會郭主席大力提倡藍籌股投資價值之際,所謂的T+0的套利模式,也讓此類產品炙手可熱,滬深300ETF更是被標榜為引領藍籌股投資價值的標兵。
然而,此類創新產品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兩只ETF合計募集資金500多億元也僅僅是在滬深A股市場濺起了小小的浪花。閃電建倉的結果是兩只ETF迎來5月市場的大幅下跌。
“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例,認購期間機構投資者很多都是換股認購,而非現金認購。上市后有機構撤退,剩下一批散戶在那里買單?!鄙钲谀橙倘耸咳绱吮硎尽?/p>
相比較而言,在銀行1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被銀監會叫停后,華安、匯添富和光大保德信三家滬上公司則是先后開始搶占該領域的需求。由于購買了大量定期存款,上述一只產品被指偽創新。
“這種短期理財產品,其實在投資方向上和貨幣基金相差并不大。關鍵是從實質上來看,此類產品的創新程度并不多。未來它們的收益率能有多高,搞不好還做不過貨幣基金。現在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高的都有4%~5%?!蹦澈腺Y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一位中等規模的基金公司的產品設計人士則私下告訴記者:“現在基金都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只要市場以前沒有出現的都叫創新,其實本質上還是那么回事。從實質上看,我還是覺得當年的分級基金產品,可以視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p>
規模混戰時代來臨
無論產品創新是否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上述產品無疑都幫助基金公司快速提高規模。在這場產品創新大戰中,基金公司的規模似乎已經進入到了混戰的時代。
兩只理財債基發行過后,華安基金重回千億軍團,并與第六大基金公司廣發基金相差不遠。匯添富基金從一季度末的不足500億元的規模迅速越過700億元關口。華泰柏瑞的排名更是飛速上升,躍升至前二十大基金公司之列。
有趣的是,有業內人士將某些規模猛增的基金公司戲謔為“暴發戶”,并表示外表的虛胖并不能掩蓋內在的空虛。毋庸置疑,這場來自產品的創新徹底打亂了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的原有晉升軌跡。
可以設想的是,盡管創新產品有半年的保護期,若一旦放開,各家基金公司類似產品的相繼推出,占盡渠道優勢的基金公司也會同樣擁有不俗的成績,而此類新基金的發行是否又會進入“挪井蓋”的銷售模式?屆時,基金公司十分重視的規模排名,將進入到一種并不穩定的狀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