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6-29 19:36:12
胡曉煉表示,跨境人民幣業務在風險防范中,要更多關注系統性的風險,要防止對整個體系的沖擊。
每經記者 高翔 發自上海
6月29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原國家外管局局長胡曉煉女士在陸家嘴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回顧人民幣跨境業務的開展歷程、發展路徑,以及如何有效防范風險。
胡曉煉回憶,央行在2009年推出跨境人民幣業務,在4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當時央行只批準了300多家企業用人民幣對外支付或者做貿易收匯。
3年時間后,全國所有地區、所有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都可以用人民幣來支付、收付他們的貿易進出口貨款。數據顯示,今年1-5月,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和較年同期增長了70%到80%。跨境貿易中,在服務貿易項下,人民幣的支付使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現在在海關的進出口數據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已經占到了7%,在服務貿易的跨境收付中,人民幣進行支付結算的大概占15%左右。
作為一種貨幣,人民幣的幾種主要功能已經開始顯現。比如說作為一個國際交易計價貨幣,現在人民幣在很多項目下已經開始計價。在投資項下,用人民幣計算投資的金額、損益,以及貿易項下用人民幣計算貨值也非常多。在一些國家官方外匯儲備里面,人民幣也被列入儲備貨幣。
過去3年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是什么呢?胡曉煉總結道,首先是在貿易項下推出了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結算,伴隨著貿易需要,投資項下人民幣結算也跟著開展起來了。貿易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之后,現在的金融投資也開始逐步發展起來。比如說國內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已經對一些機構開放,允許境外投資者用人民幣投資國內債券。RQFII的資金可以投資股市。總的路徑是從實體經濟開始逐步向金融方面發展。
有三個方面的需求推動了人民幣跨境使用:第一,推進的主導力量是市場的需求。企業、公司有降低成本、防范風險、便利化的需要,他們提出了人民幣跨境支付使用。市場是這個業務的推進第一動力。第二,非歧視性的政策。第三,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量就是進一步的改革開放。
而說到改革,有沒有一個既定的順序呢?哪項改革是哪一項的前提條件?或者哪個東西必須在哪項改革之后才可以完成?胡曉煉認為,理論界已經有很多探討,而她的看法是,改革一定是一個互相促進、互相作用的過程。哪個改革政策能走得更快,既取決于主觀設計,也取決于當時的環境、條件。
在演講的最后,胡曉煉表示,跨境人民幣業務固然有風險,但是要和根本目標、核心利益結合起來看。而要防范風險,需要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首先,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大環境穩定了,才不會出大的風險。其次,人民幣跨境業務還是要強調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再次,在風險防范中,要更多關注系統性的風險,要防止對整個體系的沖擊,而不是某一項單獨的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