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12-07 08:57:41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陳嘉禾
投資者大多喜歡關注市場的短期波動,而周三的市場大漲就提供了一個抓眼球的機會: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在考慮這波上漲是不是會持續。
但是,即使銳利如索羅斯,也無法抓住每次市場的脈搏(他的做法只是試圖抓住那些最最明顯的市場特征,即使是這樣也經常犯錯)。在大多數時候,停留在那些高回報資產中的時間、以及遠離那些低回報資產的時間,遠遠比抓住資產價格的漲跌來得重要。蓋因前者雖然短期回報不明顯,但更容易把握;而后者雖然立竿見影,但卻如鏡花水月般難以捉摸。
當前藍籌股的估值大概在10倍市盈率(PE)不到,平均市凈率(PB)約等于1.5,而小市值股票則要貴得多,大約在20到30倍的PE和2到3倍PB之間。考慮到新上市公司募集現金對PB的拉低影響,實際的PB估值更高。從這個角度來說,藍籌股未來帶來更高回報的概率要高于小市值股。
一個佐證這種現象的事實是,對于那些同時在內地、香港兩地上市的股票,相對于港股最貴的A股公司的股價相對表現已經開始變差,而相對最便宜的公司的股價表現正在好轉。這也許意味著藍籌股的上漲動量正在累積。
如果說大小市值股票的價值差異如此明顯,那么股票和房地產的差距其實更大。從內地房地產的房租回報率來說,現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般在2%,甚至不到的水平。2%的倒數是50,也就是說,如果把房地產看成是股票類資產,那么它的估值大概是50倍PE上下。
事實還不止于此。由于內地目前并不征收房產稅,所以導致2%的房租回報率在用于和股票進行比較的時候偏高了。由于公司的利潤被征收了25%的所得稅,而漸行漸近的房產稅恐怕也不會離房價的0.5%太遠,則套用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于房地產的租金回報是比較恰當的。這樣來看,一線城市的房租回報率只有1.5%或者更低,這對應著67倍以上的PE估值。
縱觀全球資本市場,凡是有過房地產泡沫的,無論美國的2007年、中國臺灣和日本的1989年、香港的1997年等等,從來沒有股票與房地產價格長期背離的。要么齊漲,要么齊跌。由于內地資本市場與投資者的不成熟,以及房地產資產屬性對于內地投資者的陌生性(在改革開放以來這是第一輪上漲,投資者并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周期),導致我們看到了從2009年以來房地產價格不跌反漲,股票、特別是藍籌股價格卻跌跌不休的狀況。
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而投資的奧秘在于見機于未發:普世認同的觀點已經反映在市場價格中,永遠不會讓投資業績脫穎而出。那么,聰明的投資者,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單位:信達證券)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