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9-15 10:21:11
“這筆資金多存一天,便多貶值一天。”田陽縣社會保障所所長韋文志說,田陽縣存在財政專戶里的個人繳費金額已達5000萬元,存定期存款一年,只能獲得約3.25%的利率。這一利率如低于物價上漲指數,多存一天便貶值一天。
新華網石家莊9月14日電(記者 王昆 管建濤 夏軍)記者在黑龍江、河北和廣西多地采訪發現,近年來,中國農民自費繳納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越來越多,但隨著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年存款利率如跑不過CPI,原本為老年生活積累的養老基金將面臨長期的貶值風險。
從2009年開始,中國27個省、自治區320個縣(市、區、旗)和4個直轄市的部分區縣開始首批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截至2012年底,中國農村居民參保人數達4.6億,領取養老金人數達1.31億,全國平均參保率接近90%。
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按照制度設計,國家在發放基礎養老金同時,鼓勵個人繳費,由政府進行補貼,共同納入個人賬戶中,從而提高保障水平。
記者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截至2012年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歷年累計結余已達2302億元,并將以每年超過1000億元的速度快速增長。
“這筆資金多存一天,便多貶值一天。”田陽縣社會保障所所長韋文志說,田陽縣存在財政專戶里的個人繳費金額已達5000萬元,存定期存款一年,只能獲得約3.25%的利率。這一利率如低于物價上漲指數,多存一天便貶值一天。
河北省邯鄲市社保部門官員靖鳳娥告訴記者,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只能用于購買國家債券和轉存定期存款,幾乎所有的基礎養老金都放在銀行里。銀行利率又跑不過CPI,直接導致基礎養老金貶值。
首都經貿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說,農民一般要經歷短則15年、長則30余年的繳費期,每年都有幾億農民繳費,這個盤子還會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貶值損失愈發嚴重。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設計理念雖然是社會保險和財政一起供養,但仍是以繳費型為主,個人賬戶的資金如果不進行投資,就變成了儲蓄,可能面臨“收不抵支”。中國社科院勞動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延中說。
專家認為,當前中國資本運作市場并不成熟,市場化投資風險難免。養老金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選擇更為穩妥的投資渠道,高于通貨膨脹率就可以,迫切需要具體的操作規定和依據,降低投資風險。
“政府應出臺新農保個人賬戶最低收益率保證政策,使個人賬戶記賬率高于銀行同期一年期存款不低于一個百分點,確保不貶值。”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處長劉梁認為,如果個人賬戶養老金在沒有投資收益,或投資收益率低于規定最低收益率時由財政補足,就可以保證對參保農民的吸引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養老保險司副司長劉從龍認為,政府可制定特殊的投資政策,購買國家特種國債,優先投資能源、電力等項目,保證投資收益,維持養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原文: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14/c_117371063.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