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01:06:2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昨日(11月6日),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財險)與中航安盟財產保險公司 (以下簡稱中航安盟)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保險產品共同開發、農業保險等領域開展合作,這也是國內兩家在農險領域的競爭對手,首次簽訂關于農業保險領域的合作協議。
事實上,隨著《農業保險條例》在今年3月實施之后,原來只有人保財險、中華財險、安信農業、中航安盟等幾家險企經營農業保險的格局慢慢被打破,如今,保險公司紛紛申請各個地方的農業保險牌照。
對此,中華財險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各家保險公司進軍農業保險領域是件好事,但要注意大災對農業保險的影響,尤其是從今年的形式來看,農業保險很難盈利。
險企紛紛申請農險牌照
11月6日,中華財險與中航安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兩家業務相同的保險公司將推進管理技術合作、保險產品共同研發及農業保險、再保險等領域的合作。
中華財險在國內農業保險市場排名第二,而中航安盟財險的外方股東安盟保險公司在農業保險領域經驗豐富,這是農業保險領域國內兩家業務相同的保險公司首次開展合作,也意味著國內農業保險開始走向由單一公司單兵作戰轉向險企間相互協同配合的合作模式。
據了解,國內農業保險的大發展始于2006年左右,在農業保險發展初期,國內主要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有:人保財險、中華財險、安信農業、安華農業、中航安盟、陽光相互農業等8家公司。
今年3月,《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經營各個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業保險經營,各家保險公司開始申請各個地方的農業保險經營資質。
中航安盟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各家保險公司申請地方的農業保險經營資質,相當于駕照的模式,必須有這個資質才可能去經營當地的農業保險業務。
上述中華財險內部人士稱,農業保險給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權,各家保險公司去申請各個地方的農業保險經營資質,是因為保險公司要先獲得保監會許可才能參與地方的農業保險經營。
事實上,此前保監會也已經批復了多家保險公司在不同的地區經營業務保險業務,原來8家保險公司的農業保險經營格局基本上打破了。
上述中華財險內部人士認為,各家保險公司進入農業保險領域相當于競爭者多了,市場可根據優勝劣汰來淘汰,這是個好事。
經營農險需注意大災風險
不過,上述中華財險內部人士也認為,可能大家都覺得這幾年農業保險還不錯,能賺到錢,所以大家都去申請這個牌照。
此前,曾有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幾年農業保險經營形勢不錯。
但上述中華財險內部人士坦言,今年農業保險基上是虧損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發生了幾次大的災害事故,如東北的洪水及浙江的臺風等。其中,東北的洪水對陽光農業保險的影響會比較大,而浙江的臺風對人保財險的影響也較大。
而保監會的數據也顯示,截至9月27日17時,今年東北洪澇災害保險農作物受災面積7299.69萬畝。農業保險已接到報案估損金額31.21億元。其中,黑龍江的農業保險估損金額高達19.33億元,成為農業保險估損金額最大的地區。
上述中華財險內部人士還透露,如果保險公司只在一個地區承保了農業保險,一旦該地區遇到大災,那么對其影響將很大,而人保財險因為在全國都承保有農業保險,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風險分攤,其影響會小一些。
他坦言,對于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來說,最主要是注意巨災對農業保險的影響,目前財政部正在牽頭著手建立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是構建中央和地方的大災風險分散的機制。另外,對于巨災,保險公司的管控是有限的,因為農業保險可能前面幾年經營都很好,但某一次大災就會將保險公司前面幾年賺的錢都賠進去,因此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要注意大災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