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2014展望:市場化提速 人民幣迎破解“外升內貶”契機

          2013-12-29 22:57:1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喜威、袁君發自北京、上海    

          每經記者 張喜威、袁君發自北京、上海

          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

          隨著同業存單、銀行保險制度的落地,2014年,利率和匯率改革的深層次推進,將指引國內、國際資金的有效配置。

          而作為金融要素價格,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推進,不管是作為前置條件還是后續影響,與之相對應的金融市場——債市、匯市,乃至理財市場,都必將迎來顛覆性的新格局。

          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無疑是未來中國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利率市場化應當先于匯率市場化,當前的決策層也正在按照這一節奏來推進改革,在利率市場化大體完成時,全面匯改的時機才會成熟。”

          如今,債券市場面臨著“兩市”整合的問題,理財市場監管與開放并存。

          債市老話題:完善利率體系需“兩市”融合

          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場利率體系作保證。然而,自1997年商業銀行集體退出交易所市場后,我國的債券市場長期處于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大市場分割的狀態。

          2013年12月8日,央行發布《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并于次日開始執行。業內普遍認為,同業存單(NCD)的開閘是向完全市場化的存款利率體系邁出的重要一步,將為未來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提供參照。另外,“培育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完善央行利率調控框架和利率傳導機制”的緊迫性也隨之顯現。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利率傳導機制必然會倒逼“兩市”利率的趨同。

          2013年11月8日,證監會與銀監會共同發布 《關于商業銀行發行公司債券補充資本的指導意見》,先行推出商業銀行發行包含減記條款的公司債券(以下簡稱減記債),從而實現了公司債與新型資本工具的對接。

          據了解,減記債發行主體范圍為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商業銀行等。除此之外,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央行與證監會已原則上同意國開行在上證所發債。此前,國家開發銀行、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一直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金融債。

          陳龍認為,以上兩類“銀行債”掛牌交易所債市,可以解讀為兩大債市在業務上融合的表現。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銀行間市場的體量已經太大,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這也導致市場對銀行間市場資金的價格更認可。”陳龍表示。

          在陳龍看來,未來“兩市”的定價機制需要相互參照,此前銀行間市場發行的NCD就參照了Shibor利率;反過來,交易所市場發行產品也應參照銀行間利率,這樣“兩市”之間的價差就會逐漸縮小。

          理財大變局:銀行資管擴軍顛覆舊秩序

          2013年3月27日晚,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8號文),規定非標資產占比不得超過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的35%或全行總資產的4%。為前期激進發展的股份制銀行帶來不小調整壓力。記者發現,“8號文”出臺后,4月份商業銀行共發行了2439款理財產品,環比大降12.8%。

          東興證券分析師王明德認為,“8號文”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一方面將直接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導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趨緊。

          但加強監管與開放并存,2013年9月末,11家中資銀行獲準進行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和債券直接融資工具的試點工作。

          銀行資管計劃最大的意義在于它將具有獨立法人地位,不再需要借助間接投資,且不列入銀行負債,不占用銀行的資本金。此外亦可擺脫剛性兌付義務,真正實現代客理財的角色轉變。

          不過,就目前已發售產品來看,其產品收益較傳統理財產品并不突出。另外,在第一批理財資管產品發行時,其發行規模普遍較小。此外,有專業人士表示,目前銀行理財資管計劃獨立的法律主題地位尚待明確。

          不過,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教授趙慶明指出,銀行理財資管模式較傳統理財絕對是一種改進,對于銀行、融資人、投資人來講,權責關系都更加清晰,有利于其規避風險。

          專家觀點

          匯改將小步慢走升值趨勢不變

          劉東亮(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

          人民幣匯改將在2014年進入第10年。打破單向升值,進入雙向浮動的要求正日益迫切。但我們并不期待匯改在2014年會取得突破性進展,而在央行將更多定價權讓渡給市場之前,人民幣升值的勢頭將不會出現變化。

          隨著人民幣在2013年底再次出現一波急升,有關升值正在侵蝕出口競爭力的擔憂再起。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自2005年匯改以來,大規模的出口企業破產潮并未出現,貿易順差反而實現了翻番。這表明,中國出口部門對匯率的抗壓性比想象中要強得多。

          當然,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部分企業確實遇到了困難。但需要注意到,就業市場并未惡化。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公布的“求人倍率”已在2010年4季度戲劇性地跨越了1.0,并且仍在上升,這意味著勞動力已從供過于求轉變為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民幣持續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滅過剩產能的效果。

          因此,我們判斷人民幣依然有升值空間。但持續升值本身并沒有意義。過低的匯率會刺激出口部門獨大,但過高的匯率則會壓制出口,使制造業出現萎縮,并刺激資產泡沫,帶來“虛幻的繁榮”。

          關鍵在于如何尋找到均衡匯率。另外,還需要避免匯率超調風險,這就有必要對現行的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

          匯率市場化是人民幣匯改的方向,但2014年恐難有大的突破。中短期而言,有限度的政策修正和調整可期。另外,將中間價由政策信號燈轉變為市場信號燈,將是匯改的關鍵性步驟。

          在市場具備更多的定價權之前,人民幣持續穩定升值的勢頭將不會出現逆轉,波動區間也不會出現明顯放大。在2014年一季度的某個時刻,人民幣兌美元突破6.0關口將是大概率事件;而在2014年年底,人民幣則可能會升至5.8~5.9區間。

          (僅代表個人,與所在機構無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午夜性爱视频久久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日本免费精东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