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01:07:3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巴南區,一個“重慶向南看”的主城區,如今正疾馳在土地大投資的快車道上。
“土地便宜、建設成本低、資源充沛、競爭趨緩。”1月28日,重慶市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在巴南城市推介會上如此闡述西方經濟學上的“反周期”投資邏輯。按照李建春的介紹,反周期策略就是低谷期拿地、建設,到高峰期出貨或者收購資產、改造,到高峰期出貨。
巴南區相關部門透露,在推介會上,巴南區集中推出了2~3年來出讓的38宗、總計8131畝土地,號稱面向全球招商。
據巴南區招商促進辦的官方微信透露,此次推介會上,該區推出的土地主要集中在重慶中央活動區 (CAZ)、中央休閑購物區(CSD)、界石-南彭產城融合區。其中,代表性組團包括CAZ-李家沱-花溪組團、CAZ-龍洲灣-高職城組團、CAZ-魚洞組團、界石-南彭組團等相關地塊;除了國開金融等金融資本之外,包括保利、龍湖、碧桂園、英利國際、恒大和金科等128家境內外房企也集中與會。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楊繼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但地方政府的投資也要保持正常的增長,房地產投資雖遇到了問題,但不代表它不可以投資,只要選擇項目正確,符合市場需求,反周期操作也是一個明智決策。
昨日(1月29日),重慶大學一位李姓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沙坪壩等重慶老城區土地已基本開發完了,現在主要通過舊城改造等騰出部分土地。因為巴南開發較晚,具有后發優勢,所以目前土地價值的“洼地”效應也凸顯出來。反周期投資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投資理論,在中國投資市場能否切實可行有待驗證。
策贏機構常務副總經理徐思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企業應遵循市場的大趨勢,當前全國房地產6億平方米的待售面積仍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有一定的風險。
按照重慶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以固定資產投資一項來看,2014年重慶市完成工業投資4163.91億元,增長18%,占投資總量的31.5%,對全市投資的貢獻率31.4%;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3630.23億元,增長20.5%,對全市投資增長貢獻率30.6%。在該局看來,工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穩定增長是全市投資保持平穩的關鍵,其中重慶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各月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市場健康良性發展態勢較為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