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6 01:55:28
每經編輯|作者為財經時評人
◎譚浩俊
8月5日,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為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國家發改委擬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向郵政儲蓄銀行定向發行長期專項債券,建立專項基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利率的90%給予貼息。
有媒體報道稱,按照過往的投資金額估計,專項建設債的金額將達萬億級別,甚至超過這一數字。
從此次專項建設債發行的情況來看,有以下幾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是改變了過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單向運用的做法,形成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調運用、聯手作戰的構架。
二是名為專項建設債,實質是建設和發展融合的專項債,其投資領域包括易地扶貧搬遷等三農建設、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建設工程和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轉型升級項目等五大類,制造業轉型升級項目也是支持的重點之一。
三是由郵儲銀行獨家承辦,更有利于提高項目建設的針對性,避免政策執行走偏,有利于央行對市場流動性的監測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對項目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
從此次專項建設債發行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來看,決策層的意圖非常明確。專項建設債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穩增長。實踐證明,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最為明顯的,也是最容易在較短時間內見效的。特別是基建投資,更容易產生即期效應,更容易對經濟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
如果投資作用能夠有效發揮,萬億專項建設債對穩定當前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盡快步入復蘇通道,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決策層一再強調,只要經濟形勢不出現嚴重惡化,一般不會采取強刺激手段。從實際情況看,盡管經濟持續下行,但還沒有到十分危險、嚴重的地步,還不至于采用強刺激手段。
因此,如何選擇一種既能穩增長,又不至于留下太多隱患的措施,需要認真研究。此次出臺的專項建設債政策,除了考慮眼前的穩增長需要之外,也充分考慮了未來的發展需要。比如,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既著眼于眼前,也著眼于未來的關于民生基礎設施。
更重要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是此次專項建設債的重點之一。可以看出,此次發行的專項建設債,在如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為未來發展打基礎方面,做了精心考慮,具備一定的長期功效。
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是,由于此次專項建設債承擔著穩增長和促發展的雙重任務,因此在執行過程中必須目標準、方向明、措施實,不能有任何水分、執行不到位以及執行出現偏差的現象。
首先,所申報的項目要完全符合專項建設債的規定和要求,避免出現弄虛作假現象,尤其在項目規模、進度、資金需求、效益等方面,要實事求是地進行可行性研究和測算,要防止項目出現進展緩慢的現象。一旦發生這種現象,要追究項目申報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其次,要堅決預防地方為爭取專項資金支持而將非盈利性公益項目通過包裝上報,或以其他名義上報等問題。要知道,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不僅會對穩增長、促發展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大大增加地方負債。所以,有關方面在審核項目時,一定要寧缺勿濫,不符合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列入支持范圍。
再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制造業項目傾斜。凡是項目符合產業發展規劃,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制造業項目,一定要優先考慮。
最后,要建立嚴格的項目跟蹤和效益評價制度,從項目申報之日起,有關方面就要建立項目效益評價機制,并依據項目進展情況,建立嚴格的跟蹤制度,避免出現問題再去翻燒餅。
總之,專項建設債是穩增長和促發展的重要手段,規模之大,實施好了,對穩增長和促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穩增長意義重大。反之,有可能留下許多后遺癥。希望有關方面能從大局出發,把這項措施實施好。只有這樣,專項建設債的眼前功能和長期功效才能發揮好。
(作者為財經時評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