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08-13 09:06:22
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說得分明:除了要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還需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新引擎”。
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說得分明:除了要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還需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新引擎”。
毛澤東同志曾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主人,他們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公認的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最初只是印刷鋪工人,歷史上沒有過多記載?;鹚帉v史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卻沒有人知道是誰發明了此物。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群眾自身才是創造的真正源泉。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印證了蘊藏于人民群眾之中的創造力量。從最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到沿海對外開放格局的奠定,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無一不是在人民群眾自發的創造與中央政策的互相配合、協調中向前推進的。正如鄧小平同志談及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所說:“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
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指出,經濟發展是創新的結果。創新促進了產業升級,并誕生新的產業。技術的進步、交通的發展、觀念的革新,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平”。而“互聯網+”的快速推進,更是迸發出勃勃生機。以前一些大企業家需要窮極一生才能打造的企業和財富,今天可能在短短10年、甚至幾年就會獲得。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產生至今不過20余年,卻誕生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世界知名企業,而一些新興互聯網企業也在不斷產生。新點子、新創意不斷萌發,新市場、新業態不斷拓展,創業和創新已經成了極具吸引力的時代話題。
在今天教育更加普及、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健全的條件下,普通民眾自發進行創新創造的可能性更是大大提升。不僅如此,今天的創業已經不再單單是企業家的功課。許多青年人利用零散時間開網店、搞創意,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一些人通過參與眾籌方式,事實上也在支持并參與到創業大潮中來;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也讓許多有見識的“草根”成為了“明星”……“創業創新,草根與焉”,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創業創新,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狀況的內在表現。因循守舊、碌碌無為,不但整個社會充滿壓抑,這個民族也將衰弱下去;不斷革新、勇于創造,體現在社會層面是源源不斷的活力,體現在民族層面則是“精、氣、神”。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民族正是在不斷革新中,演繹出一幅綿延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今天,人民群眾活動的舞臺更加廣闊,參與創造生活的程度更加廣泛,同時充滿了合作與競爭。在實現更好發展的過程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事關全局的重要因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