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6 01:45: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宋雙
經過整整一個月公平、公正、公開的提名、票選、評選之后,2015年中國基金金鼎獎各項大獎已經名花有主,獲獎名單隆重揭曉!各項大獎將于11月7日晚頒出。
在非公募規模突破十萬億、遠超公募規模的當下,密切關注這一領域并伴隨非公募業務成長的中國基金金鼎獎更是備受關注。誰主沉浮?發展空間還有多大?相信這份獲獎名單既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更是一個新的起點。
25家基金公司分享盛宴
由每日經濟新聞獨家舉辦的中國基金金鼎獎,一直瞄準公募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經過幾年的成長,其已經成為這一資管領域最權威、最具分量、最受認可的大獎。
經過前期各渠道的踴躍提名、熱火朝天的微信投票、緊鑼密鼓的評選之后,2015年金鼎獎的獲獎名單現已出爐。本屆金鼎獎一共有25家基金公司獲獎,即興業全球基金、廣發基金、中歐基金、華商基金、中海基金、財通基金、匯添富基金、農銀匯理基金、鑫元基金、招商基金、富國基金、大摩華鑫基金、銀華基金、嘉實基金、寶盈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中銀基金、華寶興業基金、海富通基金、國泰基金、華安基金、民生加銀基金、博時基金及華夏基金。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優秀的非公募業務管理人和專戶產品幾乎全數上榜。
廣發基金成為獲獎大戶。廣發專戶產品尤其出色,一口氣拿下“最佳傳統股票型產品(一年期)”、“最佳對沖型產品(市場中性策略)”、“最佳對沖型產品(混合型策略)”三個大獎。而嘉實基金、招商基金、富國基金、財通基金、匯添富基金和南方基金6家公司也分別奪得兩項大獎。目前子公司專戶規模第一、已經突破7000億元的民生加銀資產管理公司,也毫無懸念地奪得“最具成長性財富子公司”大獎。
三大亮點閃耀金鼎獎
作為非公募領域的價值守望者,金鼎獎不僅沿襲歷屆優良傳統,并且時刻關注業界新動向,確保與時俱進,及時修改調整評選標準,準確把握財經風云脈絡。因此與往屆相比,2015年金鼎獎也是創新亮點十足。
亮點一:獎項細化。與2014年獎項設置對比可以發現,2015年金鼎獎在兩大獎項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以往“專戶一對多”股票型產品并未劃分周期,而2015年金鼎獎則將股票型產品劃分為一年期和三年期兩個品種,令評選結果更加公正。
不僅如此,“專戶一對多”量化對沖型產品的獎項設置也被細化。盡管現階段量化對沖受到一些限制,但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該類產品發展相當迅速。2015年金鼎獎將量化對沖型產品劃分為市場中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兩類進行評選,如此一來評選結果更加客觀和科學。
亮點二:微信投票。金鼎獎首開微信投票先河,得到了投資者的積極回應,投票熱情之高超出想象。今年金鼎獎一共有32家基金公司、子公司及產品入圍,幾乎每個獎項都有4個甚至以上的入圍者,競爭相當激烈。于是主辦方于10月15日特別開通了微信投票通道(微信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獲得了數百位高凈值客戶的熱情投票。當然,更多人參與投票也使得金鼎獎更具分量,評選結果更加客觀。
亮點三:評獎維度。除微信投票外,金鼎獎最終的評選主要分成兩個方面同時進行:第一、關于基金業績數據的統計,由每經研究院獨家采集和支持;第二、關于基金滿意度的數據由對代銷渠道的調查,以及本報獨家調查數據形成。比起以往,數據采集更加多樣,權重更加豐富,不論產品獎還是公司獎,都是在注重綜合實力的基礎上進行評選。
專戶資產規模已超公募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93家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規模合計3.25萬億元,而74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專戶規模已經達到6.9萬億元!兩者相加已經突破10萬億元大關,為10.15萬億元。而同期100家公募基金公司、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及1家保險資管公司所管理的公募資產規模合計為6.6萬億元。
截至今年9月末,74家子公司中已有22家規模超千億元,其中11家規模更是超過2000億元,而超過500億元的有35家。相比子公司業務的蓬勃發展,雖然公募基金公司專戶業務早于子公司而興起,但其規模速度落后于子公司。
不過,相比子公司業務中小基金公司“逞強”的局面,基金公司專戶業務更加遵循公募“規律”:大型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規模排名均靠前。截至9月底,93家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規模合計3.25萬億元。有20家規模超過500億元,其中10家規模更是超過1000億元。超過2000億元的只有排名第一、第二的中銀和嘉實,分別為2759億元和2442億元。
非公募業務并不透明,除了規模增長外,外界很難了解一家基金公司實際的業務水平。當然這也是金鼎獎的使命——其全部獎項均圍繞非公募基金業務展開,幾年來其已經成為了解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的一扇窗戶,在業內有口皆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