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資寶 2015-12-06 21:34:35
美國11月非農就業數據的結果意味著,美聯儲年內加息的最后障礙已被掃除——12月宣布加息幾乎是板上釘釘。那么,將對資本市場產生什么重大影響呢?
每經編輯|孫宇婷 黃修眉
北京時間周五,美國勞工部公布了11月非農就業數據。數據顯示,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1.1萬人,好于預期的增長20.0萬人,前值則上修為增長29.8萬人。美國11月失業率則為5.0%,符合預期和前值。這一結果意味著,美聯儲年內加息的最后障礙已被掃除——12月宣布加息幾乎是板上釘釘。更多股市資訊,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每經投資寶mjtzb2)。
香港券商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美聯儲在本月議息會議上宣布加息概率達到7成以上,將是超過8年來首度加息。至此,美聯儲會進入加息周期,但由于通脹壓力未有明顯加劇,估計此次加息步伐不會急勁。
一、此次美聯儲加息是否開啟加息周期?抑或一次性?超8年來首次加息意味著什么?
80年代以來,美聯儲一共進行了5次加息,平均持續時間18個月,幅度約為290個基點。從歷史上美聯儲每輪加息或降息來看,都是一個周期;加息都是發生在長時間貨幣寬松政策之后,進入加息周期后,往往會經歷多次加息。上述5次加息周期,最短歷時11個月,最長24個月。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認為,投資者可以開始對美聯儲明年3月第二次加息布局了。“相比于12月加息,市場尚未將明年3月加息充分計入投資之中,我個人認為其中‘大有可謀’。”談到首次加息,他認為,“美聯儲會盡其所能讓市場對于加息感到‘滿意’,但是我想“加息的步伐將是有限的,可能是一個季度加息一次。畢竟,美聯儲也不希望出現太大的市場波動。”
二、加息對資金成本影響?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盡管美聯儲選擇加息,但中、歐、日央行仍采取寬松貨幣政策,資本總體成本暫時未有大幅上升壓力。至于長期資金成本,除了看利率,也就是借貸成本外,通脹表現也是考慮因素,以目前疊加因素看,長期資金成本也未見明顯上升壓力。
三、資金流向將如何變動?
中投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從經濟基本面與抗風險安全墊兩方面因素綜合考量,哈薩克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南非、俄羅斯風險較大。葉尚志表示,資金流向總體仍以流向美元資產為主,但由于市場不確定因素仍多,出現跨境、跨領域大資金流的機會不大。
四、加息對股票估值、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影響?
從過去的五次加息周期看,周期一旦開啟,1~3個月左右內往往對美股市場帶來一定估值壓力,目前美國三大指數均處于歷史高位,美聯儲加息靴子一旦落定,歐美股市回調幾率偏高。但從6個月以上中長期行情看,較為樂觀,原因主要在于盈利出現趨勢性改善。伴隨美國經濟持續健康復蘇,美股中長期有望迎來較好表現。
標普500在美聯儲加息前后的表現
具體看加息對A股影響,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梳理最近三輪加息后滬指表現注意到,三輪首次加息中,股市短期表現并不差。1994年滬指加息當日漲2.27%,1999年滬指小幅回調,在此次加息前1個季度滬指累計漲幅近45%,當時回調主要由于之前漲幅過大所致,而2004年滬指微跌0.68%,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
長期來看,1994年及2004年的美元加息周期對A股呈負面沖擊,不過,2004年美國加息后的僅一年時間,A股便開啟了1000點到6000點的大牛市。而1999年的那次加息周期A股表現不錯,1999年~2001年,滬指從1000點最高升至2200點。因此從長期來看,美元開啟加息周期對A股影響也并非絕對。
至于外匯市場,中投證券分析稱,歐元區和日本有望加大QE力度,接力美聯儲為市場繼續釋放流動性。在美聯儲加息落定之際,美元階段性見頂的幾率較大,利好兌現有望使得空頭回補歐元/日元。綜上,歐/日元短期看多,美元短空長多,新興市場匯率進一步承壓。
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梳理最近30年美聯儲4次加息大宗商品表現后發現,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黃金和石油,受美元繼續走強影響,價格在短期內會受到沖擊。
石油除美元計價這一影響因素外,從供需關系上看,美國沒有減產的跡象,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沒有集體減產的動向。此外,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復蘇動力還比較弱,歐日經濟增長動力很差,全球經濟短期內看不到持續復蘇的跡象,對石油的需求拉動有限。綜上,短期內石油價格在低位震蕩的可能性比較大。中信建設宏觀分析師徐鵬認為,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間常常呈現負相關。美元加息的背景下,美元將處于強勢的大趨勢中,從而導致黃金等大宗商品走低。
葉尚志表示,歐美貨幣政策背道而馳,會引發美元急升,商品市場沖擊已經首當其沖,油價、金價、銅價、鋁價都已跌至多年來的低位水平。外匯市場正在尋找新的平衡點,目前波動主要體現在主要貨幣方面,如美元、人民幣、歐元和日元。如果外匯波動未能平復,要提防股市的波動有隨之加劇可能。
五、加息周期會否引發新一輪危機?
從歷史上看,80年代以來的5次加息,都伴隨著通脹高企、經濟過熱,同時新興市場都因美元強勢、熱錢流出出現了泡沫破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1989年我國臺灣地區泡沫破滅、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美聯儲加息會導致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出現資本大量外逃、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本幣大幅貶值和外債償還壓力增大等嚴峻問題,振蕩與不安是當下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現狀。葉尚志表示,美元加息會否引發新一輪危機,目前主要視乎外匯市場波動會否進一步加劇。在環球宏觀面不振的背景下,金融領域出現相互拖累影響的幾率是存在的。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研究表明,此次美聯儲加息對應的是美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復蘇態勢穩健的“經濟沖擊”,對長端利率影響偏良性,中長期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也較為正面。
----------------------------------------------------------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每經投資寶mjtzb2),獲取更多股市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