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2 12:01:35
1月下旬,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發布的1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1.8%,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1月下旬,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發布的1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1.8%,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趨勢上看指數持續處于榮枯線以下,且在上月出現回升態勢后又再次下降,表明目前經濟下行探底過程中還有所反復。
從規模上看,小微企業指數相比上月有所下降,但大中型企業相比上月表現有所好轉;制造業企業融資情況相比上兩月持續轉好的趨勢有所回落,融資成本小幅上升,表明春節前融資資金面整體趨緊,期待相應貨幣政策的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企業的盈利指數已經連續兩月回升。賈康說,制造業企業的經營可能正在處于好轉態勢,但本月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意愿對未來的預期指數相比上月有所回落,可能與春節臨近的季節因素影響有所關聯。
同時發布的1月民生新供給小微企業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3.0%,較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且其中小微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的分規模指數相比上月都有較為明顯的好轉,其中大中型企業表現尤為突出。
本月企業總體經營指數的各分項指標均全面好轉,雖然從業人員指數小幅下滑,但從業人員工作時間顯著延長,因此考慮到春節前季節因素,總體呈現積極態勢;企業融資面分項指數小幅下滑、融資成本小幅上升,因此與制造業類似,面臨節前資金面偏緊態勢。
而且,賈康還說,盡管同樣面對節前季節因素,但非制造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和未來商務活動預期指數均相比上月有所改善,體現非制造業企業經營好轉的預期。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報告稱,總體看來,民新指數的制造業指數在連續兩月回暖后出現小幅反復,而非制造業企業情況有所好轉;目前企業均面臨節前資金面偏緊的狀況,中小微企業經濟活動的回暖期待貨幣等政策層面的支持,從而加快完成探底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