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04 01:35:00
3月3日上午10時,在專門為媒體記者準備的提案會議室里,桌子上已經擺滿上百份陸續收到的委員提案,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了今年政協“前十號”提案中的五份,其中一份即來自85歲高齡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3月3日上午,媒體的目光都盯在了即將發放全國兩會提案的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21號,一棟位于中國政協大樓北邊100米的白色建筑。
上交提案,是全國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途徑。而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重點,即是圍繞“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組了解到,過去一年里,全國政協圍繞“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召開了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進行了56次專題視察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提交了363件相關提案,收集報送相關信息545篇,而在本次全國政協大會上,他們還將圍繞推動“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組織3次大會發言,并在14次小組討論和界別聯組討論中,專門安排3次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見聞一:提案不追求數量講究質量
“提案提出,經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后,就會成為正式提案。”3月3日上午,一位全國政協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正式提案將交付到各有關單位辦理,而且必須保證件件有答復、事事有交待”。
據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消息,2015年,全國政協立案的5000多件提案絕大多數已經辦復。
不過,今年出現了一個新變化,即“今年全國政協大會提案審查工作將進一步明確不追求提案數量,更講究提案質量的要求”。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孫淦在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情況通氣座談會上表示,今年大會提案審查工作將嚴把提案質量關,切實把選題準、調研深、情況明、分析透、建議實的好提案立起來。
也因此,上述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不會提供如已收到多少提案這種數字給媒體”。
而在媒體記者查閱提案的間隙,幾位全國政協工作人員也來到記者中間,請記者對所看到提案的質量提出意見。
當有一位記者表示“這兒有一份提案,其中一條建議有些不大切合實際情況”,幾位工作人員也一起拿起這份提案查看,并詢問問題在哪里,而當記者結合自己采訪經歷講述了該建議的不合理之處,幾位工作人員也表示了認可。
見聞二:袁隆平建言秸稈精肥技術
3月3日上午10時,在專門為媒體記者準備的提案會議室里,桌子上已經擺滿上百份陸續收到的委員提案,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了今年政協“前十號”提案中的五份,其中一份即來自85歲高齡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本次全國兩會,袁隆平仍然請假缺席,這已是他連續三年缺席兩會了,據媒體報道,日前他已辭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職務,稱將把畢生精力全部投入超級雜交水稻科研與推廣。
雖然缺席,但袁隆平依然心系農業提案工作。今年,袁隆平的提案作為“九號提案”,提出了《關于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推廣破解秸稈禁燒困局的提案》。
在提案中,袁隆平指出我國秸稈年產達9億多噸,處理方式令人頭疼:燒掉吧制造霧霾,丟棄吧污染水體,扔在土里吧還會板結土壤。他用八個字總結秸稈直接還田帶來的影響:政府傷神、農民吃虧。
那么袁隆平尋找到的秸稈環保處理路徑在哪里呢?
在他看來,必須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改粗肥還田為精肥還田,促進村級秸稈“收-儲-運-用”中心建設,歸口秸稈處理資金集中使用,倡導扶持施用秸稈有機肥,開展秸稈飼料化、基料化研究。
在2013年參加全國“兩會”時,袁隆平帶來的提案是建議把湖南長沙打造成為雜交水稻之都,或者簡稱“國際稻都”,集研發、生產、培育、加工于一體,形成綜合性的水稻產業鏈;2012年,袁隆平告訴媒體他已連續三年建議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然后以平價出售糧食。2014年和2015年袁隆平缺席全國“兩會”,記者也未搜索到相關提案。
◎袁隆平提案關注什么?
今年,袁隆平的提案作為“九號提案”,提出了《關于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推廣破解秸稈禁燒困局的提案》。在他看來,必須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改粗肥還田為精肥還田,促進村級秸稈“收-儲-運-用”中心建設,歸口秸稈處理資金集中使用,倡導扶持施用秸稈有機肥,開展秸稈飼料化、基料化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