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9 16:08:33
音樂產業要“內容為王,創新致勝”,利用“音樂+”,讓音樂產業與高科技、多媒體、互聯網、現代金融等融合發展,找到音樂產業發展的更高路徑。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會長汪京京
每經記者 張舒 每經實習編輯 王貴宏
2015年1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國家部委首次發布有關音樂產業的指導文件,該意見已實施一年。12月19日,在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成都峰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會長汪京京回顧了從1978年至今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四個階段。同時表示,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音樂產業要“內容為王,創新致勝”,利用“音樂+”,讓音樂產業與高科技、多媒體、互聯網、現代金融等融合發展,找到音樂產業發展的更高路徑。
起步到重塑 音樂產業經四階段
作為一名從事音樂事業30多年的音樂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會長汪京京目睹和經歷了音樂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轉折和大事件。
汪京京在演講中首先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歷程。他說,中國音樂產業起步于1978年,在1985年至上世紀末進入了音樂產業和原創音樂的蓬勃發展期,一大片耳熟能詳,至今人們仍有記憶的音樂在此時期產生。“這個時間同樣是主流音樂載體由磁帶過度到CD,音樂開始以演唱會、電視劇、電影等關聯產業共同發展,這也是我國音樂產業的黃金時期。”汪京京說。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沖擊,2003年至2009年到了音樂產業的瓶頸期。“突然發現互聯網上聽音樂完全免費了,音樂界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相對健康的音樂產業鏈斷裂了。”汪京京表示。
2009年至2014年,是數字時代的音樂產業鏈重塑期,汪京京表示,音樂產業在文化產業中的重要地位被廣泛地認可,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音樂產業作為創意產業,在我國經濟運轉由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的新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模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樂+”為創新性音樂內容找到傳播渠道
今年11月8日,中國音促會發布的《2016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音樂產業總產值達到了3018億元,較之2013年的2700億的總產值,兩年間增長11.2%。汪京京說:“這充分說明我國音樂產業已經成為過程文化領域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進國民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的重要產業之一。”
“內容為王,創新致勝”、“音樂+”,這是汪京京在多個場合經常提及的關鍵詞,在汪京京看來,音樂產業的核心層就是音樂內容的創作,用創新的方式來制作更優質的音樂內容。而“音樂+”則是為好的創新性音樂內容找到恰當的傳播渠道,目前中國音樂產業已開啟了與高科技、多媒體、互聯網以及現代金融的高度融合發展,“‘內容+渠道’,就可以讓音樂產業尋求更好的發展路徑。”汪京京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