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31 14:32:45
3月31日下午,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與每日經濟新聞在清華大學聯合發布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虹蕾 李少婷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李少婷
3月31日下午,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與每日經濟新聞在清華大學聯合發布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包括總榜Top100,海外榜Top50,民營榜Top50)。
該研究及榜單旨在幫助中國上市公司更清晰地了解中國企業品牌發展狀況,為其動態跟蹤品牌的投資績效和提升品牌管理效率提供參考。
在權威學術機構與專業財經媒體的合力推動下,這份被稱為“首次定義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的榜單備受期待。在品牌研究缺少上市公司樣本體系,市值評估缺乏品牌支撐的背景下,40多家上榜企業代表參與的發布會現場,一場圍繞資本市場品牌建設價值的圓桌“論道”也再次讓上市公司品牌價值引發學界和業界熱議。
從剛剛出爐的榜單數據來看,總榜Top100上榜企業前五名為騰訊控股、中國移動、阿里巴巴、中國石油、上汽集團。而海外榜上,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進入前五,中國交建、中國建筑也進入前20,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家電企業表現亮眼。民營榜中,三大互聯網巨頭BAT及京東、蘇寧云商包攬前五名。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資本市場“股王”頻現,而在品牌價值體系下的再評價,讓中國上市公司的新“股王”角逐不再止于股價和市值,而進入更深層次的品牌對壘。
強強聯合填補研究空白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創建有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成為中國企業無法回避的現實要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企業的品牌構建從何入手?在全球市場中,上市公司靈活的融資渠道贏得更多先機,上市公司的品牌影響力也在較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國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但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品牌建設常常被忽視。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曾對此進行分析,在他看來,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品牌建設滯后的主要表現有對上市公司資本品牌研究、對資本品牌投入的缺失等。
在中國領軍的權威學術機構和專業財經媒體的合力推動下,一場針對中國在海內外上市的4000多家公眾公司的品牌價值研究在2016年悄然啟動。
經過一年的醞釀,3月31日,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與每日經濟新聞在清華園揭開了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面紗。
“市場上針對中國企業品牌價值的研究分析較多,但是基于上市公司翔實精準的數據,進行深入客觀剖析的分析研究仍為空白之地。”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透露,此項研究集合了來自二十多個行業的30余位業界專家的實踐智慧,集理論、數據、智庫三位一體。
領獎現場
“量身定制”方案甄選價值企業
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總榜Top100上榜品牌的涵蓋范圍十分廣泛,涉及到24個行業類別,而銀行、地產、飲食企業包攬上榜數量前三甲。
縱觀整個榜單,互聯網企業占據Top100中的7個席位,且位次多居前,除去騰訊(第1名)、阿里巴巴(第3名)外,百度(第11名)、京東(第14名)、網易(第30名)也表現不俗。
與互聯網聯系緊密的通信行業三大巨頭企業均榜上有名。中國移動位列第2名,中國電信以345億元品牌價值位列第18名,中國聯通為46名,品牌價值為97億元。
銀行業企業在榜單中占比最高,共有13個企業上榜,上榜企業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產行業,有10家企業上榜,上榜企業占比排名第三的是食品飲料行業,有8家企業上榜。
榜單顯示,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總榜Top100上榜品牌前五名(騰訊控股、中國移動、阿里巴巴、中國石油、上汽集團)則占上榜企業品牌價值總和的53.3%。
據清華方面研究人員透露,榜單研究以2016年12月31日為截止日期,選取了此日期前在A股上市的全部公司,包括上交所、深交所的主板、創業板和中小板全部A股上市公司,以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中國概念股公司;同時選取全部海外上市中國概念股公司,包括NASDAQ、NYSE等地上市交易的中國概念股公司,海內外共計4344家。
榜單研究不僅樣本豐富、行業涵蓋面廣,在評估方法上也做到了針對上市公司“特別設計”。品牌價值評定涵蓋企業的財務收益(Business Earning,簡稱BE)、品牌對總收益的貢獻比例(Brand Ration,簡稱BR)、品牌收益強度(Brand Potential,簡稱BP),最終得到品牌價值。
“我們可以基于任何一家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給出其最終的品牌價值,而這也是我們此次發布品牌價值榜單的亮點之一。”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趙平教授介紹,榜單也可供沒上榜的企業對比行業內領先企業制定其品牌建設計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