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市車企一季報分化明顯:部分公司增量不增利 客車板塊下滑嚴重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1 00:45:25

          2017年開年以來,受汽車消費優惠政策緊縮、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車市整體增幅放緩。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駱一帆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軍

          進入5月,國內上市車企一季度財報相繼出爐。

          2017年開年以來,受汽車消費優惠政策緊縮、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車市整體增幅放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上市車企的一季報發現,部分車企雖然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利潤表現卻大相徑庭。

          比如,廣汽集團(601238,SH)、北京汽車(01958,HK)等汽車集團的利潤增長明顯,其中上汽在平穩增長中繼續保持領先,而部分自主品牌車企的凈利潤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而之前多受惠于政府補貼的企業,例如比亞迪(002594,SZ)等在政策收緊后利潤下滑較明顯。此外,與補貼聯系較緊密的客車板塊業績也不樂觀,多數上市客車企業利潤下滑嚴重。

          集團車企業績不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就利潤方面來看,表現最搶眼的是廣汽集團。一季度,廣汽集團實現凈利潤38.29億元,增長98.68%。

          對此,有券商分析稱,廣汽集團利潤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其自主品牌受傳祺GS8的推動,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二是受廣菲克及廣汽三菱高增長的推動,投資收益實現高增長。

          記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傳祺旗下品牌累計銷量為12.2萬輛。而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郁俊公開表示,傳祺的年度目標銷量為45萬輛,并希望挑戰50萬輛。

          北京汽車的一季度業績同樣不俗,總營收約364.18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約13.58億元,同比增長56%,雖然和2016年全年90%的增速相比有所減慢,但北京汽車憑借北京奔馳的貢獻依舊取得了不錯的盈利增長。

          上汽集團(600104,SH)方面,雖然與上述兩家車企相比,其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均較小,營收達1962.82億元,同比增長6.01%;凈利潤為82.61億元,同比增長4.11%,仍處于領先地位。

          此外,一汽轎車(000800,SZ)可謂是一季度的最大“黑馬”。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73億元,同比增長65.65%,凈利潤為1.61億元,同比漲幅達138.22%。自此,去年虧損高達9億元的一汽轎車,實現了扭虧為盈。

          自主品牌盈利承壓

          與廣汽集團、上汽集團財報增幅明顯不同,部分上市車企也出現了業績欠佳的局面,比如,長安汽車(000625,SZ)、長城汽車(601633,SH)、比亞迪、江淮汽車(600418,SH)等均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其中,長城汽車、江鈴汽車(000550,SZ)等車企,一季度銷量雖未減少,但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長城汽車方面,在SUV帶動下,一季度銷量達25.42萬輛,同比增長8.88%;營業收入達233.18億元,同比增長11.68%;凈利潤為19.54億元,下滑了18.42%。

          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長城汽車在一季度報中表示,研發投入增加、市場促銷活動,以及員工年終獎計提方式變動等因素影響了利潤水平。

          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哈弗新款車型以及新品牌WEY上市,接下來將會對長城的銷量和利潤提升有所作為。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長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除產品促銷外,與人力成本增加有一定關系。

          事實上,不只是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影響上市車企利潤,政府補貼退坡同樣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例如江鈴汽車,其一季度銷量為7.96萬輛,同比增長31.99%;營收為81.56億元,同比增長52.69%;凈利潤為2.29億元,同比下降44.72%。

          對此,江鈴汽車在一季報中表示,營收增加是由于銷量增加、銷售結構變化所致;營業外收入減少主要是由于政府補助減少;利潤總額下降主要是銷售結構變化及政府補助減少。

          新能源巨頭比亞迪的情況則更為明顯。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210.46億元,同比增長3.75%;凈利潤為6.05億元,同比下滑了28.79%。

          乘聯會的統計顯示,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車型總銷量僅8719輛,同比跌幅達48%。

          對此,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表示,一季度表現不佳,確實與補貼退坡和新能源車目錄調整等政策因素有關。2017年退坡的比例比預期的稍大,接下來,公司將會從調整產品成本結構,增大產品供應和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應對。

          崔東樹也指出,新能源客車補貼大幅下降,是比亞迪利潤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客車板塊凈利潤下滑嚴重

          事實上,除比亞迪這類新能源“大戶”外,客車板塊受補貼政策調整,特別是新能源客車國家補貼的大幅下降,以及補貼由此前的預先撥付調整為審核撥付,帶來的影響也較大。

          根據一季報,金龍客車(600686,SH)、安凱客車(000868,SZ)、中通客車(000957,SZ)、宇通客車(600066,SH)等均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況。其中金龍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3.18億元,同比下降62.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22.18萬元,同比下降194.54%;安凱客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26.36萬元,同比下降330.57%,降幅最為明顯。

          對此,業內有觀點認為,目前,客車企業亟需通過控制成本、提升單車利潤來抵消政策變化帶來的沖擊,不過,這都需要時間。

          由此來看,在購置補貼等政策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重要驅動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別是自主品牌,需要快速建立新的驅動力來應對補貼退坡帶來的市場增速放緩。(實習生楊悅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A∨中文字幕色 | 亚洲无线码在线高清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 | 日本末成年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