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記者走進以色列 找尋創新國度的“水經濟密碼”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5 02:08: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趙 橋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趙 橋

            廣袤的沙漠中突現碧波萬頃,農田連片,瓜果飄香,以色列將這樣的奇妙景觀變成了現實,也從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變成水資源富余的國家。這背后有怎樣的力量在推動?又給中國乃至全球的水利用和開發帶來哪些經驗?

            今年是中以建交25周年,在3月份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華時,見證兩國關系升級為“創新全面伙伴關系”。與此同時,瞄準科技創新領域,大量涌入的中國資本正不斷擴大在以掘金的量級。

            而以色列對中國的吸引力并非僅限于“高精尖”領域,越來越多的目光正在投向以色列的“水”領域——短短十年間,以色列成功擺脫缺水境況,這個國土面積60%均為沙漠的國家,如今正源源不斷地向國外輸送高耗水量的物資與水處理技術。

            今年9月,兩年一度的以色列水展將在其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拉開帷幕,以色列希望借此進一步擴大其水科技的世界吸引力。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進以色列,探尋其水科技的奧秘,期以管窺水經濟背后的創新密碼。

           

          密碼1 科技創新孵化企業攻海水淡化、污水處理

            以色列西臨地中海,東側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位于北側的加利利湖是其主要的淡水來源,加之位于低緯度的炎熱地帶,“缺水”既是地理意義上的,又是氣候意義上的。

            “以色列年均用水總量達20.3億立方米,但年均自然水補給僅有11.7億立方米,一年的用水缺口比重高達45%。”以色列經濟部科技發展和投資促進局局長奧迪德·迪斯托(Oded Distel)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不諱。

            與大多數缺水國家一樣,以色列做過許多嘗試。如今,海水淡化技術在此轉化已有數十年,世界最大的兩個海水淡化工廠都位于以色列;而在城市污水處理領域,再生水已廣泛運用于農業灌溉。以2014年為例,有超過40%的農業用水都已從原來的自來水替換為處理過的城市污水。

            在海水淡化和污水處理上,以色列如何走在世界前列?面對記者的疑惑,迪斯托給出的答案是“創新”。“以色列有350家與水處理相關的創新企業,涵蓋水管理、海水淡化、灌溉、城市用水等各個方面。”他說道。

            在以色列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索里科(Sorek),負責籌建和管理的IDE科技公司項目副總裁齊夫·肖爾(Ziv Shor)向記者展示用于滲透海水的濾芯,這是索里科創新的核心之一。由于將普通8英寸濾膜擴大至16英寸,索里科能夠更好地處理當地的海水,也讓索里科能夠勝任提供以色列20%水資源的任務。

            “將政府、公司與研究機構都納入其中,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產業鏈條,這是我們發展水經濟的重中之重。”作為以色列經濟部下屬機構之一,以色列出口與國際合作協會的水技術部門主管蓋爾·格斯(Gal Goss)向記者說道。

            以創新孵化器聞名的以色列,也將水科技創新企業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政府引導,打造自上而下的水資源“生產”的創新體系。

            在特拉維夫綿長的地中海海岸線上,一家與政府合營超過60年的創新企業孵化器Synthesis臨海而居。與一般孵化器不同的是,入駐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創新企業都與水處理技術相關。作為孵化器CEO的英巴爾·阿里利(Inbal Arieli)告訴記者,在以色列,還有很多將水處理作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正在這種孵化器中不斷發展成型。

           

          密碼2 制度創新用水價盈利覆蓋水利設施成本

            大量創新企業入局,使以色列水處理行業呈現出一派繁榮之景。而另一方面,在創新領域,以色列同樣有著非常高的淘汰率,特別是與“水”這種社會公共品打交道的創新企業是否能夠飛躍創新轉化“死亡谷”,尤為關鍵。

            在特拉維夫以東半小時車程的距離,一家以監控城市用水管道滲漏技術為主業的創業公司Takadu在世界500強林立的Yehud工業區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公司成立8年有余,其創始人阿米爾·皮萊格(Amir Peleg)在被問到公司的盈利情況時放慢了語速。他表示,由于產品并不便宜,因此能夠保證公司的盈利。

            以高科技來解決用水難題,成本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希伯來大學食品與環境學院采訪時了解到,大量高精尖的水處理技術在大學培育中,其中許多由于高昂的使用成本而難以實現轉化。

            “在以色列,我們開發水處理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用水價的盈利所得來保障水利設施所需的成本,并以此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以色列水資源管理局的主管高級代理人塔米·肖爾(Tami Shor)說道。

            事實上,以色列的水價居全球前列。以今年6月的計價標準為例,當一個人月用水少于3.5立方米時,其將繳納每立方米2.2美元(約合15元人民幣)的水費;而當用水量超過3.5立方米時,水價將提高至每立方米3.5美元(約合23.8元人民幣)。

            肖爾坦承,“我們的水價比許多歐洲國家都貴。”但她同時告訴記者,現在以色列已經能夠做到讓水利設施的花銷完全由水價來平衡。

            高昂的水價也引來過質疑。為此,以色列拿出了兩手方案:一方面是保證盡可能的公平,不論水源來自海水或是淡水,水將供給哪個地區使用,以色列嚴格采取統一價格標準收取水費;另一方面是提供大量替代水源,再生水就是其中一種相對比較低價的水源。

            以色列還組建了水資源管理局,目的是為實現統一高效的頂層管理。據肖爾介紹,以色列在制定與水相關的政策時,通常由水資源管理局作為主席召集農業部、基建能源部、環境部、財政部與公共代表組成圓桌,共同商定。由于水資源管理局給予的是專業意見而非行政管理,因此能保證水價政策以更為市場化的模式來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由行政控制的定價模式,也讓以色列的水價浮動模式有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一個例子是,包括城市用水滲漏監控、農業滴灌技術等在內的高科技在提高用水效率的同時,也讓以色列的水價在過去3年內下降了18%。

           

          密碼3 思維創新“納斯達克上市不是可能,是理所應當”

            站在以色列南部廣袤的內格夫(Negev)沙漠上,眼前的景象令人驚訝:在記者的想象中,應該是黃沙漫天的荒漠,如今卻被接連的農田與果園所覆蓋。沿途不時能遇見羊群正在覓食——這種本應出現在草原上的景色,在以色列的沙漠中也變得常見。而綠意所及之處,總能看到一段又一段露出地面的紫色水管,與綠色作物相得益彰。

            這些紫色水管,一頭連接以色列最大的再生水工廠夏夫丹(Shafdan),另一頭通向內格夫沙漠的幾個巨大的蓄水池。在一個蓄水池旁,農夫伊戈爾·阿布塔比(Yigal Abtabi)笑容滿面。他面對的方向,一片茂密的石榴園結出火紅的果實。他告訴記者,由于內格夫沙漠種植的作物有很大部分用于出口,再過不久,這些石榴就將被裝上火車或輪船被運往西歐。

            事實上,以色列作為“歐洲果籃”享譽世界。此前有報道稱,占以色列全國勞動力5%的農業從業人員,提供了全國95%的所需食物,而其出口部分更占據了歐洲瓜果、蔬菜市場40%的份額。據以色列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其中有大部分都來自內格夫極度干旱的沙漠地區。

            阿布塔比見證著沙漠不斷變成綠洲,其種植作物的種類也從土豆、番茄這些耐旱作物不斷向需要更多水的作物擴展。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主要由再生水灌溉,但這些作物品質都能達到歐洲進口標準。

            “水問題是國際的,因此我們尋找解決方式也需要考慮全球合作的可能性。”作為以色列出口與國際合作協會的一員,蓋爾·格斯對此深有感觸。她舉例說:作為全球高科技的聚集地之一,以色列研發的信息安全系統已能為水利系統構建起可供全球推廣的水資源保護體系。

            在英巴爾·阿里利看來,提供跨國解決方案也是以色列企業的優勢所在。“由于以色列國土面積小,市場空間相對狹窄,因此,大多數以色列在創業之初就瞄準的是國際市場。對于他們來說,在納斯達克上市并非只是一種可能,在他們心目中,這就是理所應當的。”

            基于此,以色列搭建了一個國際水科技與貿易的合作交流平臺——以色列水展(WATEC Israel),希望以一個水科技領先國家的身份推進世界水處理技術的合作。

            今年9月12日~14日,新一屆水展將在特拉維夫展開。據其負責人介紹,此次水展將提供約150個展位,有5000余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將參與其中。

            此外,就在本月底,以色列國家水務局水污染防治監督人及水務技術推廣人荷茲·比利克先生到中國成都進行訪問。期間,將舉行“中以水科技成都交流會”,這將進一步推動中以在水科技領域的技術交流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以色列 水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先锋资源站欧美精品 | 日本午夜精品久久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