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5 02:09:39
推動以色列水科技出口,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同時也將是中以合作的一個重點領域。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趙 橋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趙 橋
“水一直是以色列政策制定最優先考慮的內容,而水問題的解決方式一定是經濟的、可持續的。”面對記者,以色列經濟部科技發展和投資促進局局長奧迪德·迪斯托(Oded Distel)給出論斷簡潔有力。
迪斯托可謂以色列“水經濟”發展的“活歷史”。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走進以色列,就“水科技”專訪了迪斯托。在他看來,推動以色列水科技出口,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同時也將是中以合作的一個重點領域。
NBD:經過多年治理,以色列的水資源從極度稀缺到有所盈余。以色列是如何解決水問題的?
迪斯托:以色列位于一個非常干旱、缺水的地區,但現在已經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按照7天24小時的頻率提供直飲水。這是一個重大的成就。
水問題的解決方式應該是經濟的、可持續的。現在,水利用的經濟閉環在以色列已形成。這個閉環的形成來自兩方面的努力:在科技方面,我們大量使用淡化海水與城市污水再生水,這使我們能夠不再依賴自然水;在政策方面,我們組建了統一的水資源管理局,對用水采取配額制,根據城市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的順序進行優先供給,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NBD:以色列水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就是讓“水”出口。以色列為何如此重視水處理技術的推廣工作?
迪斯托:缺水是一個國際性問題。我們在印度、中國、約旦等多個國家走訪時發現,各國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這一問題。而受限于技術瓶頸,用水低效也在全球普遍存在。全球城市水資源流失率較高,這個數字在孟買是50%,在一些非洲國家能達到70%。
世界水處理技術市場廣闊,而這一市場毫無疑問還將繼續擴大。水務機構、地方供水系統與農業都將在水科技的革新下產生巨大改變。而以色列在這些領域的科技當之無愧能夠引領世界。
NBD:數據顯示,中國是以色列在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貿易伙伴。2015年,中國對以色列直接投資存量達3.17億美元,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在您看來,在水處理領域,中以兩國有哪些合作空間?
迪斯托:我們正在尋找來自中國的對水利用產業、高科技公司的直接投資。我們持開放的態度,歡迎來自中國多種層面的合作。
對于以色列公司來說,到中國落地設廠的難度可能會比較高,因為以色列大部分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對外投資需要冒較大的風險。因此,它們一般是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在其幫助下進行因地制宜的調整和改變,以便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水處理技術在中國的應用空間是很廣泛的。舉例來說,近年來,水體污染與治理一直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這實際上可以成為中以兩國在水處理技術上合作的重點。以色列在這方面有許多先進的科技,這些技術都能夠為中國所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