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8 22:23:55
浙系房企祥生地產是堅定布局三四線城市的代表。2017年,祥生以620億元的銷售額位居百強房企第34位,在浙系房企中僅次于綠城、中梁。僅用2年,祥生的規模就增長了近5倍。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2017年房地產有一個顯著特征是,大部分房企都在通過做大規模“往前擠”,行業集中度也在進一步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市占率向龍頭房企集中的過程中,部分中小房企也抓住了這輪機遇,實現銷售額的突飛猛進,比如浙系房企祥生地產。中指院數據顯示,祥生地產在2015年的銷售規模僅為109億元,而到了2017年,其銷售規模達到620億元,超額完成600億元目標。僅僅2年時間,祥生地產的銷售規模就增長了5倍。2018年,祥生地產更是提出“千億”目標。
中指院上述榜單顯示,祥生以620億元的銷售額位居百強房企第34位,在浙系房企中僅次于綠城、中梁。而克而瑞的數據也顯示,祥生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合約銷售分別為109億元、325億元、620億元。僅用2年,祥生的規模就增長了近5倍,這一增速,連近年快速擴張的閩系房企都望塵莫及。
“祥生是堅定的三四線布局者。”祥生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15年、2016年,在同行和投資機構都不看好三四線城市時,祥生堅定拿下大量低成本優質土地,2017年房企向優質三四線城市轉移,土地價格飆升,祥生土地貨值也大幅增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祥生起家于紹興市下轄的縣級諸暨市,2014年將總部遷至杭州,確立“立足杭州,生輝上海,深耕蘇浙皖,輻射全國”的城市布局原則。目前祥生已售和在售項目73個,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等10個省區市,其中浙江39個,江蘇11個,安徽10個。上述三地60個項目中,除4個位于杭州外,其余56個項目全部位于三四線城市,僅在祥生的“老家”諸暨市,其就有16個項目。
像祥生這類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近兩年踏準了行情。克而瑞數據顯示,同樣重倉三四線的碧桂園、中梁地產2017年合約銷售分別為5500億元、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125%,分別從去年的行業第3位、第40位,躍升至第1位、第25位。
“去年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業績都突飛猛進,像碧桂園、中梁、祥生等,都趕上了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去庫存,以及一二線城市需求外溢的利好行情。”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銷售規模的擴大,一定是建立在土儲擴張的基礎之上。兩年從109億跳到620億,在土地上,祥生也是大手筆。
中指院數據顯示,2017年,祥生以359億元的拿地支出,位居全國房企第24位,在浙系房企中,僅次于綠城的488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僅去年10月份至今,祥生在土地市場公開拿地10宗,綜合溢價率達到57%,有5宗地的溢價率達到或超過50%,支出金額123億元,新增土儲116萬平方米。
高額的拿地支出,也考驗著祥生的資金實力。在祥生地產集團副總裁、杭州城市公司總經理余國勤看來,化解資金壓力靠的是快周轉賣房。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祥生地產曾提出“36781”的快周轉策略,即3個月內動工、6個月開盤、開盤銷售去化70%、一個月后去化達80%、1年現金流歸正。到了2017年,祥生進一步提高周轉速度,提出了“25710”的快周轉策略,即2個月內動工、5個月內開盤、開盤當日銷售去化70%、10個月內現金流歸正。祥生的杭州錢塘新語從拿地到開盤不到4個月,而湖州悅山湖從拿地到開盤為5個月、諸暨東方樾6個半月實現現金流歸正。
祥生上述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能做到“快”,底氣來自區域深耕。
記者梳理發現,祥生于浙江已售及在售的39個項目中,諸暨有16個,杭州、湖州各有4個;江蘇的11個項目中,泰興有4個;安徽的10個項目中,滁州有6個。克而瑞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前11個月,祥生完成的516億元的銷售額中,67%來自浙江省,祥生在諸暨、泰興、南陵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45%、25%、26%。
在“房住不炒”,以及一些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接近尾聲的環境下,如何控制高溢價拿地帶來的潛在風險,對祥生而言將是個考驗。
“三四線城市有機遇,但隨著一些城市購房補貼、棚改貨幣化等政策逐漸退出,其對樓市的支撐作用也將進一步弱化,三四線城市的風險也會顯現,這些城市很有可能進入新一輪的庫存增長周期。”賴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必須嚴格把握好窗口期,高周轉、快進快出,快速回籠資金,賺取能夠看得見的利潤,將風險降到最低。”
據記者了解,目前祥生也推出了項目跟投機制,將員工與項目“捆綁”。此外,祥生還進行合作開發,并布局多個特色小鎮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