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0 20:01:55
現在你打開手機找到一個醫生,向他提問,就能解決你的問題,這是硬件方面的美好。軟件方面,我們希望通過知識付費的課程,幫助你緩解就醫焦慮,達到身心兩方面的美好。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祝裕
隨著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申請在港IPO,以及微醫集團確認上市意向后,在去年年底曾借著公開質疑莎普愛思等一系列“神藥”而廣受關注的丁香園,目前已完成了D輪融資,最新一輪估值過10億美元,丁香園正式邁入“獨角獸”行列。
提及丁香園大眾并不陌生,但對于丁香園旗下致力于健康科普的“丁香醫生”而言,知名度較之略小些。丁香醫生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科普平臺,有著3000萬的粉絲,背后有近20人的新媒體運營團隊以及800多位專業醫療人士,頭條的平均閱讀量保持在30萬到50萬之間。除此外,丁香醫生更創下公眾號閱讀爆款奇跡。一篇篇閱讀量高達600W+和700W+的科普牛文就出自于該團隊。
至此,人們才豁然驚覺,原來丁香醫生已經在不經意間做了直接服務于患者和大眾的“多數派”,而不再是那個只有服務于專業醫生行業領域的“少數派”。
在4月26日舉行的主題為“新經濟(獨角獸):機遇與挑戰”的美好商業主題沙龍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話丁香醫生聯合創始人呂妍。呂妍向我們勾勒出了丁香醫生如何全面構筑互聯網醫療領域全新開放平臺的商業模式,并解析了丁香醫生的商業變現模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美好商業的追求。
NBD:呂總,您現在帶領的丁香醫生是擁有3000萬粉絲的一個自媒體矩陣,你們除了做大量的健康科普,還做揭發偽科學,專業辟謠,爆款文章最大的閱讀量達到700萬。您是媒體出生,還做過新媒體,現在成功轉型,帶領的團隊做出這么多爆款的文章,能否給在座的講一講“丁香醫生”是個什么樣的號?背后有什么樣的團隊?
呂妍:其實我們內部不認為丁香醫生是一個號,它是一個大的IP。在這個IP下,也不止丁香醫生這一個號。當時為什么做這個號?做丁香醫生是2004年之前,之前健康類的文章是你采訪專家,專家說冬季到了,心血管病高發,我該怎么防治,都是這類文章。但我去讓爸爸媽媽看這篇文章,他們不一定看得懂。丁香醫生想做一些接地氣的科普,把丁香醫生這樣的文章做起來。
我們當時并沒有想把它做成700萬+。這篇文章最后之所以在大眾端爆了,主要在醫生的圈子里獲得醫生的支持,得到醫生群體的轉載。
NBD:母公司丁香園完成了D輪融資,進入10億美金俱樂部,融資后,大家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公司業務端有沒有調整?
呂妍:我們其實還蠻平靜的,因為醫療行業沒有風口在,也沒有什么低谷在。IPO、上市這些和業務調整不會有太大關系,即使是融資了,我們還是照常去做日常的業務。
NBD:我們更關注的是你們融資過后到底怎么樣突破和創新。
呂妍:有沒有錢,我們都會突破和創新,因為我們的大老板天天會鼓勵我們在內部做一些漸進式的創新。不要試圖顛覆一個什么東西,第一,這很難;第二,傳統企業確實有它的優勢所在,顛覆的東西,我們會漸進式的創新。融資之后,以往漸進式的創新也會繼續做。
NBD:互聯網在線醫療行業競爭確實非常激烈,平安好醫生現在也去香港IPO了,微醫、春雨醫生都在資本市場有進一步的打算。丁香園和他們有什么不同,我們的特色是什么?
呂妍:平安好醫生和春雨醫生偏在線問診,丁香園除了在線問診之外也有2B和2C的服務。我們不會明確把它們列為競爭對手,所以不太好比較。
NBD:在新榜發布的中國健康類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中,“丁香醫生”長期占據榜首,新榜有一篇文章,叫做“十天內兩篇600w+爆文,‘莎普愛思’推文驚動食藥監總局,丁香醫生如何用健康內容做出2000萬粉絲?”,請問,這樣一些文章的推出,是丁香醫生的營銷策略嗎?你如何看待莎普愛思、鴻茅藥酒這種引起社會公眾廣泛討論和關注的現象?
呂妍:首先這篇文章真的不是我們的營銷策略,我相信這是新榜自發的行為。我雖然是醫療圈內的,但莎普愛思這樣的文章是突破圈層的,一些其他行業的朋友也會關注到這篇文章,而事實上,這篇文章所帶來的影響力,也是讓新榜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莎普愛思、鴻茅藥酒這樣的現象在健康行業存在很久了,在健康行業,這個現象實在是太多了,鴻茅藥酒不是特例。
NBD:有沒有針對鴻茅藥酒寫一些文章引導一下?
呂妍:這些工作一直在做,一些在食藥監沒有備案的產品,在民間賣得挺多的。我們也會呼吁廣大患者不要采用這類產品,因為對他們健康是有損害的。我們希望大家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買一些靠譜的產品。
NBD: 新媒體已經成了所有企業的標配,新媒體則決定著一家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丁香醫生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丁香醫生是如何成長為國內醫療健康領域第一新媒體的?
呂妍:可能我們做的兩件事情比較成功,第一,說人話。醫療是一個特別高冷的行業,我們就把這些用大眾聽得比較懂的語言寫出來,這是做的比較成功的;第二,靠譜性。我今天說蘋果可以幫你治療癌癥,明天說蘋果可以致癌,這樣的媒體大眾也不會對你有太多信任。為了達到這一點,我們內部像審醫學論文一樣審每篇文章。你投醫學論文之后會有醫學專家委員會去審文章。我們的文章也會邀請背后的1千多位醫生評審,把每篇文章審一遍,確保沒有問題才會推出。
NBD: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患者大眾憑什么會相信我們的文章?我們如何能保證遠程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患者安全?互聯網醫療怎樣才能更接地氣?
呂妍:互聯網遠程醫療這一塊,我們也引入了審核醫學文章的評審機制。任何一個醫生在網上回答患者問題之前,他會經過三重審核。第一,他本身資歷是靠譜的,是全國正規三甲醫院主治以上的醫生才有可能入選背后回答問題的醫生。第二,他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會經過機器審核,我們會設立審核門檻。第三,復旦大學有一個醫學研究委員會,他們每年會推出中國TOP30的醫院。我們就會從這里挑選100位醫生,定期抽查后臺這些醫生所回答的問題,進行二次評審。
NBD:丁香園從科普起步,現在基本上還是科普,為人民服務,和我們美好生活這個主題非常密切,不過這些都要錢。實際上,在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盈利模式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丁香醫生如何盈利,如何實現商業變現?它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丁香醫生這樣的新媒體平臺,對丁香園而言意味著什么?
呂妍:其實商業變現離不開兩條線。一條是2C,一條是2B。什么是2C呢?大家發現逐漸興起的知識付費模式就是一種。在健康領域,市場上有很多信息,但這些信息魚龍混雜,你沒有辦法篩選,我們可能會為你提供篩選的幫助,并且把干貨抽出來擺在你的面前,你可能會付費購買。尤其是針對一些剛需人群,比如從懷孕起到孩子3歲的媽媽,這是丁香醫生服務的人群。她們經歷了從懷孕到生產,以及到第一次養育孩子的過程,她心里是慌的,不知道該做什么,我今天肚子有點痛,是不是該去醫院,她這時候知識焦慮非常嚴重。我們為這樣年齡段的媽媽定制一些課程,包括你養育孩子的前42天應該怎么做,孩子的常見病是什么,孩子常用藥怎么選,這是知識付費課程,這是一條2C的變現路徑。
在2B那邊,我們將大眾和品牌做一些連接。比如說去年有個品牌方代森出了一系列產品,包括吸塵器,其實和健康是相關聯的。我們知道在霧霾天氣的北京,空氣凈化器非常重要,就會把它的產品和霧霾相關聯起來。這些品牌方對大眾健康的需求并不是那么清楚,而我們可以為品牌提供用戶洞察,因為我們知道大眾在霧霾天最關注的是什么問題,痛點是什么。將品牌與需求關聯起來,我們會為品牌方提供這類服務。這就是2B和2C的兩條線。
NBD:在這樣一個美好商業的時代,您是如何理解當前“美好生活”這個大IP的?結合丁香醫生來說,我們又是如何通過商業創新,帶來美好生活?怎么樣成就“美好商業”?
呂妍:我們和很多品牌方合作時,也會幫助他們提出美好生活概念,尤其在消費升級的當下。我個人理解美好生活,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獲得身心健康。身體的健康,有更好空氣凈化器等硬件幫助我們。心理的方面,我們要更關注現代人焦慮問題,生育焦慮、知識焦慮、職場焦慮,你需要解決這部分焦慮的問題,才能說你是享有美好的生活。
我們也是希望為用戶提供這方面的幫助,身體健康方面,會幫你連接醫生。你可能需要千里迢迢跑到醫院,還要遭受排隊的焦慮,才能夠掛上號看上病。現在你打開手機找到一個醫生,向他提問,就能解決你的問題,這是硬件方面的美好。軟件方面,我們希望通過知識付費的課程,幫助你緩解就醫焦慮,達到身心兩方面的美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