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07-02 08:48:04
6月29日滬深兩市各大指數迎來強勁反彈。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證指數在2780點一線拉出中陽,創業板報出大陽,雖難言反轉就此確立,但壓制市場風險偏好因素7月有望邊際改善,疊加中報業績浪行情,站在年中時點展望,下半年A股不悲觀。
“雖然長陽未穿云,但與穿云箭的意義無差別。”一位投資人士如是感嘆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的表現。
6月29日滬深兩市各大指數迎來強勁反彈。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證指數在2780點一線拉出中陽,創業板報出大陽,雖難言反轉就此確立,但壓制市場風險偏好因素7月有望邊際改善,疊加中報業績浪行情,站在年中時點展望,下半年A股不悲觀。
“6月29日大盤強勁反彈收出一根大陽線,尚不能確認底部構造完成,暫可理解為超跌后技術性反彈。”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投顧總監劉光桓表示,如此判斷的原因有二:一是央行發布的最新貨幣政策報告顯示,貨幣政策從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變為“合理充裕”,出現明顯重大改變,市場預期資金面有望寬松;二是A股市場超跌嚴重,從3587點跌至2782點,技術上超跌反彈的要求強烈。29日是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到了“六絕”的時間節點,市場壓抑已久的反彈終于在最后時刻爆發。可謂壓抑得愈久,爆發得愈強烈。對于后市,大盤短線反彈有望持續,第一目標位在2900點一帶,若消息面與成交量配合,可繼續看高一線。
“整體估值、破凈、破發、增持回購等多項指標充分證明當下就是底部區域。雖然底部可能還要磨一段時間,但時間越長未來空間越大,短期陣痛反而有利于長期發展。”北京一位不愿署名的大型券商分析師說。
中銀國際證券中期策略研報顯示,與歷史底部比較,估值層面,全部A股PE中位數為30.4倍,接近四次底部的平均水平27.5倍;低估值股票占比55%,與四次底部時期均值一致。
業績層面,全部A股業績增速中位數12.4%,高于四次底部時均值8.8%;高增長公司占比44%,高于歷史底部均值(40%)。與海外市場比較,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香港市場指數PE歷史均值16倍左右,巴西、印度、韓國、俄羅斯等新興市場PE歷史均值是13倍左右。目前,上證50PE10.2倍、滬深300PE12.2倍、上證綜指PE13倍,均低于海外市場當前及歷史均值。
廣發證券中期策略報告所指出,上半年股權風險溢價上升是導致A股下跌的核心原因,下半年股權風險溢價回落將是觸發A股反彈的核心驅動力。類比相似“寬貨幣+緊信用”環境的2004年11月-2005年12月與2011年11月-2012年7月,A股盈利更有韌勁;與2005年3月、2011年12月的“估值底”相比,當前估值繼續收縮空間有限。
北京中濤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段紅超表示,市場難以進一步下跌,三季度A股有望夯實底部,四季度迎來真正轉機。
6月19日各大指數破位殺跌之后,創業板指數與上證指數走勢強弱分化明顯,上周五,創業板指數大漲4.08%,接近收復6月19日失地。與創業板走勢形成明顯比對的是,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近期走勢不容樂觀。該現象似曾相識:在年初滬指從3587.03點跌至3062.74點一輪風險釋放過程中,創業板指數不僅率先企穩反彈,而且反彈高度遠高于受上證50走勢拖累的上證指數。當下可否得出創業板將率先觸底反彈?市場風險偏好再次切換至中小市值股?
“創業板指數是否提前見底需后市驗證。”劉光桓表示,從目前市場風格來看,中小票是主流熱點,其中一些標的成長性不錯,多為新興產業板塊。
不過,市場中仍有不同意見。“風格轉換的聲音近期有卷土重來之勢。回想年初時與客戶交流,大多數認為去年已賺了不少錢,今年應把賺錢的標的賣掉,買點跌得多的小票,我們的堅持當時受到不少質疑。”清河泉資本表示,若年初時賣掉好企業,入手跌得多的股票,半年過去,會發現那些所謂便宜的股票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市場風格之爭常發生在震蕩市。倘若換個思路,即“當前估值水平下的A股權益類資產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上述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無論從PE、PB來看,還是從國際或歷史比較,當前A股整體估值均已達到底部位置。”國信證券分析師燕翔表示,回溯2000年以來全部個股不同估值業績匹配下的股價收益率表現,在當前市場整體市盈率16倍左右,30倍PE以下公司超過40%的估值水平下,如果業績增速能在10%以上,那么當前價位下購買股票持有一年預計取得正收益的概率在75%左右,期望收益率在25%左右。相比其他大類資產,當前A股權益資產具有不錯的投資性價比。
福建同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廷武表示,單純看大盤因子或者小盤因子,無法跑贏市場。而價值股和有明確主營的成長股會彼此激勵,共為進退。
在上周市場震蕩過程中,芯片、國產軟件、云計算等題材保持一定活躍度,這一方面說明盡管指數疲軟但市場仍有做多力量,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存量資金博弈下場內機會更多沿著結構性路徑演繹。表現到個股層面,即為交易數據兩極化發展,馬太效應在底部區域愈發明顯。
廣發證券表示,當前是績優股的牛市,績差股的熊市。過去兩年A股生態發生變遷:消費龍頭(擴估值)、周期龍頭(漲業績)震蕩走高,“以龍為首”時代開啟,小盤股創業板貼現率上升(縮估值)下行。
清和泉資本持相似觀點,表示要堅持從企業質地出發,例如以消費為代表的優質龍頭公司,今年收益率預計整體較好,表現出強者恒強態勢,而質地差的公司遭遇冷落,預計該趨勢將持續。過去3年,市值小于50億元的公司比例已從19%升至41%,而市值前十公司的平均市值增長40%。背后原因在于,隨著A股市場不斷開放,特別是A股納入MSCI,以價值投資為主的外資對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和風格形成了較大沖擊,當前外資已成為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此外,中國經濟當前處于結構轉型和改革深化階段,各行業有序推進供給側改革,效率不斷提升,疊加去杠桿,會導致資源向穩定優質的龍頭公司不斷集中。
“五窮六絕七翻身”,站在年中時點,劉光桓認為,后市機會主要集中在新經濟和大消費兩大主線。具體板塊有國產芯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物醫藥、計算機軟件、大數據、大消費和超級品牌等。
中銀國際表示,歷史底部區域的估值決定大盤向上,政策將成為催化市場的關鍵因素,應丟掉恐慌、積極樂觀。下半年金融地產是中流砥柱,周期和成長具有彈性,消費是價值投資者長期關注的領域;以五年的眼光做出選擇,大數據、云計算、生物技術、面向消費升級的3C電子、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是未來投資方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