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09-06 20:14:35
今年以來,已有477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創歷史之最。今日上午,證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修法建議,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晚間,陜西煤業即披露了大手筆回購股份預案。公告顯示,陜西煤業計劃通過集合競價方式,按照每股不超過10元的價格,回購已發行總股本5%的股份,此次回購金額總計不超過50億元。
今日上午,證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修法建議,就《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從修改內容來看,修改法律擴大了回購情形的范圍,簡化了回購的決策程序,增加了庫存股制度,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的積極性。
今日晚間,陜西煤業即披露了大手筆回購股份預案。公告顯示,陜西煤業計劃通過集合競價方式,按照每股不超過10元的價格,回購已發行總股本5%的股份,此次回購金額總計不超過50億元。
事實上,今年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股票迎來了高峰。數據寶統計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477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達236.52億元,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年回購金額;此前回購金額最多的2016年,292家A股公司合計耗資109.3億元回購,前者是后者的2倍有余,而2017年382家公司的回購額不足92億元。
回購通常表明上市公司對自身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在目前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回購的需求明顯增多,而回購自家股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股價。
從滬指表現來看,今年以來滬指跌幅超過18%,此前2016年受熔斷機制影響,當年滬指下跌12.31%。這兩年的回購金額明顯大于滬指上漲的年度,尤其是2015年,滬指上漲9.41%,回購金額僅有50.3億元,為近6年來最低規模。
事實上,從回購金額和滬指年度漲跌幅相關性來看,兩者之間相關性有-0.46,具備一定的負相關性。也就是說,股市低迷時,上市公司更愿意回購股票。
在回購規模大幅增加的同時,重要股東增減持行為也發生了變化。以變動截止日期,按月度計算,今年以來,除2月份重要股東凈增持63.4億元以外,時隔5個月后,8月份重要股東再現凈增持,凈增持14.94億元。
進一步分析發現,5月份凈減持金額達到截至當前高峰,但隨后凈減持金額有逐步下降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來重要股東凈增減持金額與滬指月度漲跌幅之間同樣存在較高的負相關性,即市場下跌時,重要股東增持行為更加明顯,這一點與股東回購行為保持一致。
上市公司回購與股東增持,兩大護盤手段同時出現,能反應出內部人士對當前股價的態度。實際上,市場底部特征明顯。
以截至9月6日的市凈率(剔除負值,保留2位有效數字)數據計算發現,市凈率不超過1的股票有278只,占市場股票總數量7.86%,其中市凈率小于0.7的有33只。
回顧滬指2638低點的2016年1月27日數據來看,破凈股有53只,占當時股票總數的1.89%,數量及占比均不足當前的三成。可見,當前無論是破凈股數量還是占比,遠遠超過歷史低位2638點的水平。
據數據寶統計,截至9月6日,全部A股市盈率為13.44倍。“從估值角度來看,目前A股市場總體估值已經可比于歷史上幾個大底,估值處于底部區域。”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說,從企業利潤增速看,當前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要比歷史上其它幾個大底時期還要高,而中美經貿摩擦等對A股整體盈利影響也相對有限,A股的安全邊際較高。
此外,今年來實施回購的477家公司中,有203家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包括預增、續盈、扭虧、略增)公司有144家,占比超7成。預喜公司中有25家公司三季度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上限超100%,全志科技預計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上限高達2499.59%,排名第一。公告顯示,由于公司布局的產品線陸續出貨,預計1-9月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營業收入的增長帶動凈利潤的增長。
來源:證券時報·數據寶 記者:匡繼雄 張娟娟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