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粉巷財經

          每經網首頁 > 粉巷財經 > 正文

          同時做香辣醬,老干媽已是“女神”,她卻熬成“婆”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1 09:39:14

          每經記者|馬璘瑾     每經編輯|劉琳    

          再遇“阿香婆”,是在北池頭的一個超市里。

          滿滿一架“老干媽”,將“阿香婆”擠到角落里,靜靜地呆著。

          粉巷君(微信:nbdfxcj)不由想起那句流行于90年代的廣告語,“熬呀熬,熬成阿香婆!”后來也有打趣版:“熬呀熬,熬成骨灰盒!”——那是針對集體消失的“西安制造”,一半嘲諷,一半緬懷。

          洗頭用瑩樸,洗手用開米,手表用蝴蝶,電視買黃河,奶粉喝秦俑……

          而今,它們能“制造”的,多半已是令人唏噓嗟嘆的回憶。

          但阿香婆卻還活著!

          這些年,“她”是怎么過來的?

           

          “阿香婆”橫空出世

          少有人知,生產“阿香婆”的太陽食品,最早是做機械制造的。

          1984年,西安寶石軸承廠更名西安旅游食品廠——手表軸承價格從1角4分陡降至5分錢,活不下去,必須轉型。

          這年12月,技術副廠長李照森被提升為廠長。

          一開始,他從西安飯莊的“魷魚鍋巴”得來靈感,開發出“太陽鍋巴”,工廠也隨之再次更名——西安太陽食品集團公司。

          當時,電視剛走入千家萬戶,李照森花了大力氣在電視臺做廣告。

          太陽鍋巴就此火爆!

          從口碑到市場,一時無兩。據說進貨汽車太多,常常堵塞西影路,工廠不得不在其它地方專門開辟貨運場。

          這樣的盛況走完余下的80年代,直到1990年,上半年還供不應求的太陽鍋巴,到了年底突然滯銷,堆滿廠區。

          滯銷原因,李照森認為是假貨泛濫影響了口碑。

          但也有人指出,當時工廠產能壓力大,與很多鄉村作坊合作貼牌生產,導致口味和質量下降。

          工廠低迷持續了兩年,直到“阿香婆”橫空出世。

          那段時間,公司新開4個新品類生產線。李照森發現,其中的牛肉醬雖然增長不快,但銷量卻一直上揚,遂將其作為全力發展的新方向。這一次,李照森手筆更大,豪擲1000萬打廣告。

          1996年7月1日,“阿香婆”的廣告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熬呀熬,熬成阿香婆”一時間在大街小巷傳唱。

          這是個神奇的年份:1996年,火了“阿香婆”,活了“榮氏果汁”,黃了“黃河電視”……

          同年,千里之外的貴陽,一個叫陶華碧的女人借了南明區云關村村委會兩間房子,招聘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她開小店時免費提供的調味醬,定名"老干媽"。

           

          再遇“滑鐵盧”

          “阿香婆”比當年的“太陽鍋巴”還要紅火。

          李照森在上海策劃一個“電話尋親”推廣活動:凡名字中帶“阿”,贈送單份禮品,帶“阿香”二字,贈送禮品套裝。

          此后,來自上海的訂貨電話擠爆了線路。據說很多上海人都以為“阿香婆”是本地品牌。

          那時候,僅“阿香婆”,就能為太陽食品廠帶來5個億的年銷售額。

          居安不思危,或許是當時許多企業的通病。

          1998年,步“太陽鍋巴”后塵,“阿香婆”出現嚴重滯銷。企業現金流吃緊,繼而惡性循環:沒錢投廣告,銷量上不來;銷量上不來,更沒錢打廣告……

          到了年底,工廠負債率已高達140%,而銀行也“適時”斷奶,債主紛至沓來,生產和經營一度陷入休克。

          李照森終究沒能功成身退!

          如今回頭再看,“阿香婆”的遭遇也并非偶然。

          一方面,自1994年后,中國輕工業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到90年代末,各類產品極大豐富,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有營銷專家當時指出:醬類食品每家每戶都可以制作,而10元一瓶的“阿香婆”比排骨都貴,難以讓普通人養成長期購買習慣。

          另一方面,由于技術含量低,假冒偽劣產品確實給“阿香婆”口碑帶來極大影響。

          事實上,打假,是當時所有知名品牌的重要工作內容。“老干媽”的初期發展史,就是一部與全國各地假冒偽劣產品不斷斗爭、打官司的歷史。

          此外,體制僵化等老國企通病,在當時的太陽食品廠一樣不少。

          2006年,這家步履蹣跚的老廠子試圖通過改制走出困境,同時消減冗員,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失敗。

          彼時,曲江文化產業定位已現雛形。西影路上的大煙囪,難有容身之地。

          2010年,太陽食品廠遷至長安區局連村……

           

          “我們還想殺回去”

          郊區的新鮮空氣讓太陽食品靜下心來開始反思。

          起初,他們認為,產品過于單一是此前工廠經不起風波的主要原因,遂增加品類,廣開生產線。最高峰時,據說多達108條線,無論醬油還是醋,統統進行了嘗試。

          “梁山好漢也只不過108個。”當時有人這樣打趣,也是在提醒。

          全面撒網,卻難以重點撈魚,結果可想而知。

          又一段彎路之后,太陽食品決定回歸老本行,以“太陽鍋巴”和“阿香婆”為主,縱向延長產品線,對未來,徐徐圖之。

          2012年起,國家加大食品監督,各類質量不過關的小廠小作坊均被關閉。太陽食品借此契機,銷售額開始逐漸恢復。

          粉巷君(微信:nbdfxcj)拿到數據,其2017年實現銷售額1.8億元。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馬伊敏 攝


          問及未來發展,一位負責人直言:“我們還想殺回去。”

          但談起發展規劃,他們說已經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先賣他3個億。充滿豪氣的陜西話,卻沒能道出一個讓人雄心萬丈的目標。甚至,不及90年代那個輝煌數字。

          目前,太陽食品的發展思路是借鑒此前李錦記,以產品入菜,重點開發能成為一道菜不可或缺的調味料。

          此前“百搭”的阿香婆也開始變的越來越“專業”。

          話說回來,在西安“頂天立地”的重工業格局下,“鋪天蓋地”的消費品工業確實不易,何況面對“老干媽”對醬類市場的高度“壟斷”,“阿香婆”如今想有大作為……

          采訪結束,雙方起身,負責人微微一笑:“告訴大家,我們還活著就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午夜线观看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综合久久婷婷88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 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