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31 10:50:21
相較于美國和墨西哥資本市場受到的驚嚇,日本的反應最大,日本汽車股跌得最慘,馬自達跌8%,領跌汽車板塊,日產汽車、本田汽車分別跌4.1%、4%。
每經編輯| 李凈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又搞事情!北京時間周五早上8:00左右,特朗普宣布將對來自墨西哥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5%關稅。
特朗普在聲明中稱,自6月10日起對進口自墨西哥的所有商品征收5%的關稅。他還威脅稱,稅率會從7月1日起逐月上調,“如果危機持續,到10月1日對墨西哥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25%,并保持這一水平,直到非法移民問題得到解決。”他稱,白宮稍后將公布更多細節。
在白宮網站披露的內容中可以看到,美國對墨西哥可謂是步步緊逼,事情每拖一個月就提高5%的關稅。
圖片來源:白宮官網
據央視新聞援引白宮聲明稱,
從6月10日起美國將對所有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征5%的關稅,因為墨西哥沒能擋住非法移民從南部邊境進入美國,如果問題不解決關稅還將逐步增加。7月1日增加到10%,8月1日增加到15%,9月1日增加到20%,10月1日增加到25%。如果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關稅將保持在25%的水平上。
墨西哥副外長Seade則對媒體回應稱,如果美國政府執行關稅,墨西哥會采取強力回應,不會僅僅觀望關稅威脅是否會在截止日期坐實。
上述消息迅速在資本市場引發反應:
墨西哥比索兌美元急速貶值,跌超2.2%。美股期貨盤后跌幅擴大,跌幅最大的時候,道指期貨跌0.9%,標普期貨跌0.87%,納指期貨跌近1%。
圖片來源:Wind
現貨黃金則小幅沖高,在隔夜漲勢的基礎上進一步上漲,觸及兩周高位1290美元關口上方。
圖片來源:Wind
而A股市場反應平淡,滬指低開,在短暫下跌后迅速上漲,截至10:02,漲幅擴大至0.38%。
圖片來源:Wind
但相較于美國和墨西哥資本市場受到的驚嚇,日本的反應最大。稍后開盤的日經225指數跌超1%,創2月以來新低。
圖片來源:Wind
這其中日本汽車股跌得最慘,馬自達跌8%,領跌汽車板塊,日產汽車、本田汽車分別跌4.1%、4%。公開資料顯示,馬自達、日產汽車、本田汽車在美汽車銷售均自墨西哥進口。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5月28日才結束了對日本的訪問。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此前報道,事實上,美國和日本兩國貿易摩擦暗潮洶涌。CNN稱,盡管美日兩國領導人似乎“兄弟情深”,但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對日本的敵意超過東京的預料。這位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總統2018年就表示,日本讓美國受傷很多年了。“國家利益相互沖撞,日美正進行激烈交涉”。路透社稱,在安倍和特朗普體驗日本文化的同時,兩國正在就農業和汽車貿易進行“殊死的交涉”。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呂耀東對人民日報海外版表示,
“日美在經濟發展路徑以及對待世界經濟貿易體系的分歧最明顯。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多邊貿易體系,傾向于進行雙邊談判。日本則支持多邊貿易。比如,在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之后,日本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已于2018年底生效。這可以看作是安倍政府在經濟外交方面對特朗普‘美國優先’的一種應對。不過,美日關系在安全與政治層面并沒有減弱。”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除了日本,美國還在準備同歐盟貿易談判。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歐盟曾明確表示,農產品不包括在談判范圍內。歐盟貿易專員Malmstrom甚至直言,“農業是歐盟與美國談判中的底線”。
此外,歐盟還強調,若是目前的鋼鐵關稅還在,歐盟就不會同意任何協議;若美國加征更多關稅,歐盟將單方面中止談判。
《人民日報》在5月19日的評論員文章《有的國家總以為是救世主,可以橫行霸道》中表示,美國已經把貿易戰的戰火燒向了全世界很多國家,連歐盟與日本等美國傳統盟友都未能“幸免”。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文章指出,“白宮決心在多條戰線同時打地緣政治仗,這也表明它對國際外交、國際政治長期以來常見的一些選擇持蔑視態度”。為了確保自己遙遙領先的“絕對優勢”,不惜打壓別國的發展權甚至生存權,“美國優先”的一意孤行,已經在世界上惹了眾怒。“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胡子。”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利益深度融合的今天,倒行逆施的霸凌主義,不僅行不通,而且十分危險。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上述文章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許,美國一直是那個美國,但世界早已不是過去的世界了。霸凌主義的迷思,不可能讓美國重建“單極世界”,不可能阻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不可能阻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洪流。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環球網、每經App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