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4 19:09:30
每經記者|高苗 每經編輯|王朋
李彬的“回歸”之路,比預想晚了些。
10年前,為了補強金融發展的短板,陜西面向全國發出求賢令,選拔10位熟悉金融和現代經濟的副市長。
這場舉國關注的招聘中,李彬成功入圍。時隔不久,擔任陜西省農信聯社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的他,被調往銅川,開始了長達10年的地方沉淀。
時光荏苒,當初“公選”的10名副市長,后來多人又再次回歸金融系統。唯有李彬,不斷“跨界”,直至成為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日前,李彬再度轉場,成為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
金融咖終于回歸主業!與此同時,秦農銀行長達9個月懸而未決的董事長人選,塵埃落定。
長相儒雅、為人隨和的李彬,是個地道“老陜”。
除應了那句“生于斯,長于斯”的老話,從西安,到銅川,不到百十公里的路途,將其成長工作的半生歷程盡數串聯。
細想起來,還真透著股陜西人的“戀家”情愫。
上世紀80年代,在“一城文化半城仙”的浸染中,少年李彬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就讀建筑管理。
專業使然,畢業后,其順利進入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基建辦工作,人生的第一次“跨界”,由此開始。
數年金融“啟蒙”,爾后轉場房產信貸部、辦事處,再到個人銀行業務部——在長達16年的建行生涯里,其工作細分到銀行的各個不同領域……
所謂“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在此期間,李彬花費近兩年的時間,參加了陜西財經學院會計專業研究生班的學習。如此狀態,后來也反饋在其職業生涯里。
2005年,李彬調任陜西省農信聯社,擔起了風險管理部總經理一職。
作為銀行生存與發展的靈魂,風險管理的質量將直接作用于銀行的日常經營。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管是商業銀行自身,還是監管當局,都把風險管理放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業內人士都知道,早年間,陜西信合曾打過一起橫跨多年的經典債訟“戰役”,一位參與其中的人士A向粉巷君(ID:nbdfxcj)透露,作為案件主力推進者之一的李彬,“業務精、素質高,就風控管理業務而言,也非常嚴謹”。
從業將近20年,擁有不錯口碑的李彬成了金融老兵。
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
除了迎奧運,陜西面向全國“公選”副市長的舉措,也成為那年的一個熱點事件。
公選原因簡潔明了,為突破陜西發展過程中的金融“短板”,急需一批懂金融、會實操的人才,奔赴各個地市去“挑大梁”。
因業務能力出眾,李彬成為10位“公選”副市長之一,于當年年底調任銅川,任該市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
在外界看來,這次跨界“提拔”,成為李彬職業生涯的一次大轉場。
盡管走上了仕途,從市長助理過渡,后擔任副市長、市委宣傳部部長等職,李彬在為期近10年的地方歷練中,自身的金融屬性有增無減。
據銅川市政府官網此前顯示,作為副市長的李彬,主要負責工商、招商、貿易、金融和能源方面的工作,協助分管審計、財政工作……
當地一位與其共事過的人士B表示,李彬多次帶領市招商局等部門奔赴珠三角、上海進行經貿交流。除了長期積淀的金融素養,“其對宣傳工作也頗有心得”。
轉戰市委宣傳部部長后,李彬曾多次表示,要挖掘銅川“五色文化”內涵,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進步,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彼時,“五色銅川”的宣傳概念,也成了一些本地媒體人的共同記憶。
2017年8月,李彬升任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后又兼任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
對于李彬此番工作變動,上述兩位人士并未過多驚訝。
于李彬而言,是重歸銀行系統;于秦農銀行而言,則是企業關鍵崗位的完善。
據秦農銀行內部員工透露,2019年以來,該行董事長、行長職位先后空缺,一直懸而未決。
先是在3月,秦農銀行董事長趙永軍赴長安銀行任董事長;10月,該行行長郝光耀調任銅川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此后,秦農銀行官網顯示的領導班子中,兩個主要崗位的領導信息一直處于空缺狀態。
在A看來,這次人事變動可謂情理之中:“在當下節點任命李彬,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透露出陜西政府對于金融系統的重視。對于秦農銀行,也未嘗不是一個改革發展的信號。”
2015年5月28日,經銀監會批準,以西安原有的6個區域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基礎,通過新設合并方式組建的秦農銀行,成為陜西首家農村商業銀行。
作為本地金融創新的產物,秦農銀行在最初設立的兩年時間里發展迅速。梳理其歷年年報,2016年和2017年先后實現凈利潤12.05億元、19.34億元。
不過,也非一帆風順。
在2018年,該行實現營收54.75億元,凈利潤卻只有9.71億元,相較上年下跌近半。坊間猜測,該行之前的重大人事變動,或受業績影響。
履新后的李彬,面臨的挑戰不小。除增收不增利的狀況之外,秦農銀行還亟待解決資產減值損失暴增、資產質量惡化等諸多問題。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業強監管的常態化下,李彬能否助力秦農平穩發展,在改革創新中獲得新的突破,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