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0 10:29:04
孫丕恕表示,國家提出加快“新基建”,如同建設一條駛向科技強國的“數字高速公路”,不僅能夠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負面沖擊,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還將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新動能,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梁梟
在連續6年將“政府開放共享數據”的建議帶上兩會后,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今年將放棄這個“必選項”。
4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的意見》對外發布,數據成為比肩土地、資本的“第五大要素”。《意見》著重提出“要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這意味著,孫丕恕的建議在國家政策層面有了突破性回應。不過,放下“必選項”的孫丕恕,今年的建議還是和他身處的大數據行業有關。
在政策層面有了支撐后,孫丕恕將目光瞄向了數據流通。在他看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孕育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的土壤。
5月15日下午,針對新基建、工業互聯網、中小微企業融資等與數據流通有關的問題,孫丕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政府數據猶如“鉆石礦”,但這些數據只有流通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在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基建”建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孫丕恕:疫情充分檢驗了近幾年國家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成果和能力,讓政府、企業和我們每個人切身體會到了信息化新基建帶來的巨大作用。政府、企業的信息化觀念隨之改變,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無接觸的線上服務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這對服務器、云計算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但是算力、數據、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SaaS服務也得搞算力,做一個照片美顏也得有計算。這一切都離不開計算,離不開工具的支撐,未來重要的是提供算力的平臺、提供數據庫的平臺、提供公共服務的支撐平臺。
NBD:疫情的影響下,國家也提出了經濟動能轉換,從新基建的角度,哪些方面比較能夠契合推動經濟動能的轉換?
孫丕恕: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國家提出加快“新基建”,如同建設一條駛向科技強國的“數字高速公路”,不僅能夠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負面沖擊,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還將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新動能,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另外,新基建也是在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探索新的路徑,如果在中國行得通,那在全球推廣時,路徑就比較清晰了,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NBD:在您看來,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建設最應該著力突破的瓶頸在哪?
孫丕恕:疫情出現了之后,企業怎么能夠更加自動化,通過工業互聯網來賦能這些企業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工業互聯網不單純是說機器換人,應該是方方面面的,跟企業相關的數字化轉型都是通過工業互聯網來進行。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供給生產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對接平臺,多維度推動區域、行業融通發展,構建協同創新體系,帶動產業集聚,實現“一業帶百業”。
NBD:后疫情時代,浪潮將如何在“新基建”相關技術領域耕耘和布局?
孫丕恕: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一方面今年將實現人工智能服務器的全面換代、完善和強化智算中心全業務布局,讓計算力易用、可用和低成本,智慧計算可以像水電一樣,成為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加快元腦生態建設,發布100個以上AI場景應用,落地超過400個的行業AI項目。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浪潮將幫助各地政府建設區域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中小微企業上云、上平臺;同時攜手行業龍頭企業打造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樣板。
NBD:山東另一家企業海爾也在搶灘布局工業互聯網,請問今年浪潮工業互聯網的發力點在哪兒?
孫丕恕:今年,浪潮將配合各地政府和工信部門進一步加快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區域性、產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前期投入大、短期見效慢的問題。這也需要政府部門推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同時,浪潮還將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APP應用創新生態圈,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更多工業App,來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NBD:我們都知道,這次疫情對于企業來講是危中求機的過程,那么企業應該如何面對這次危機?如何從中求機?
孫丕恕:面對疫情會有很多的困難,也有很多的機遇。這次疫情里面,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比較多,浪潮等大型的互聯網企業、新基建的企業也在幫助大家發展,通過提供我們的產品和相關的服務,幫它們進行數字化轉型渡過難關。
另外一個層面是幫他獲得銀行貸款,我們用征信大數據做一貸通,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所以我們現在跟銀行金融機構就聯絡得比較緊。
銀行不是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一直的問題是,銀行找不到小企業,小企業找不到銀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數據。比如,為解決中小企業和銀行的信用對稱問題,浪潮打造了數字金融一貸通,給銀行賦能,給它提供數據,提供征信的服務,讓他們更放心地給中小微企業貸款。
NBD:您之前曾持續6年呼吁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這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有什么幫助?
孫丕恕:政府有很多數據,發揮數據的價值,根源就是把數據打通,不能都亂糟糟地在那放著,堆一堆東西沒有分類。現在各地都成立了大數據相關部門,認識也有了,部門也有了,我認為下一步推動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和創新應用就相對簡單很多。
當然大家也要注意一下,各地政府要在共享開放的基礎上,推動政府數據運營,而不是只守著自己的“鉆石礦”,這會阻礙互相之間的數據流通。政府數據“鉆石礦”只有流通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生產要素怎么來流通、怎么來授權運營,這是一個新話題。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孕育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的土壤。而政府數據作為“鉆石礦”,充分利用好這些高價值數據,既能進一步提升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也能開創很多新型互聯網服務模式。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我建議進一步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力度,鼓勵支持大數據征信公司建設運營數字金融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資支持,讓中小微企業活下去。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