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2 15:53:36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首次對全年經濟增速不設具體目標。
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為何不設定經濟增速目標,如何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會議開幕后首場“部長通道”上回應,沒有提到GDP增長目標,客觀上它的內容已經融入到其他相關指標中,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標中。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今年一季度,包括到現在,很多指標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現在世界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蔓延,對所在國的經濟到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何立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對于不設定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李克強提到:我們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 “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在“部長通道”上,何立峰稱,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承受能力、韌勁都比較強。5月小長假之后,各項先行指標,特別是發電量每天增長5%到6%,鐵路日裝車數量穩步增長,有些產業特別是一些重要企業的生產經營快速恢復,增長幅度甚至超過兩位數。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實力、也有能力克服當前的困難。
同時,何立峰強調,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是可以保持的。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有信心也有決心,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何立峰指出,在目前情況下,不糾結于經濟增長的具體指標,將使我們更加專注于不斷擴大內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加專注于做好“六穩”工作,實現“六保”任務;更加專注于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適應引領創造新的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加專注于實現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今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疫情會不會影響這項工作的推進?
何立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它不僅僅包括經濟指標,也包括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建設、生態文明特別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社會治理能力治理體系水平提升,還有改革開放等內容。特別突出的目標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
何立峰強調,這些目標任務,具體量化到每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容,一共有25項指標,其中12項是預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項是約束性的。從目前執行情況看,有一些指標已經提前實現,包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等,大部分指標正在按照時序進度推進。到年底,通過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額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極少數可以基本完成。
何立峰指出,GDP指標能不能實現,今年只要增長1%,就相當于2010年GDP總量的1.91倍;如果增長3%,就相當于1.95倍;如果增長5%,就接近1.99倍,都非常接近預期目標。人均收入這個指標,如果增長1.75%,就可以實現預期目標。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