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0 20:46:53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在科技賦能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是動力,產業是紐帶,尤其對于初創型公司而言,以技術驅動為導向的發展理念在企業發展中意義非凡。面對傳統商業的突圍需求,創業新勢力的加入正在自下而上構建新模式,為多元應用場景的技術落地和產業化培育創造無限生機。
今日(7月10日)下午,由場景匯、每經路演主辦,成都天府文創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天府文投承辦,四川省投資基金業協會支持的科技創業企業專場活動,在成都市恒大廣場路演大廳成功舉行,并在第一路演同步直播。5家在科技創業領域取得技術性突破的公司集體亮相,他們就相關話題開展了深度的交流互動,并進行了資源對接。
對絕大多數創業者而言,打造一專多能的應用場景是延續核心技術生命力的保障,而隨著技術攻關的不斷深入,同質化競爭帶來的技術重疊也在考驗實踐者對于現實痛點的精準把控能力。可以說,“泛紅海”賽道的機遇依然存在,但需要創業者“不走尋常路”。
記者在今日的路演中發現,無論是嘗試高速、高分辨率紅外IR相機研發的旗翔科技,還是在工業巡檢領域介入智能化方案的大匯智聯,所屬行業的范疇大多有一線龍頭及投資機構盤踞。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卻擬在專業細分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旗翔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敏就表示,在進行紅外測溫探索之初,對市場需求并不敏感的他在2015年~2017年幾經賠本,但隨后的時間里,李敏開始把資源集中在紅外IR相機的研發扭轉頹勢。
“經驗告訴我們,紅外市場的應用開拓已有很多,我們應該立足于細分市場做突破。”李敏發現,市面上的紅外測溫設備雖然很多,但檢測精度和效率參差不齊,因此開始打造高速高分辨率紅外成像系統,并探索低成本紅外IR相機。
據介紹,他們的產品檢測精度可達0.1~0.2攝氏度,且檢測效率的優勢已經吸引包括有軌電車、地鐵及高鐵產業相關單位采購他們的產品及服務。
無獨有偶,大匯智聯的智能化工業巡檢也并非新賽道,但基于能源領域智慧工程和智慧電廠業務場景提供行業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卻不多見。投融資總監劉國強表示,“以往工業巡檢的時效性對人工值守提出嚴苛的要求,但囿于場景危險性和人為判斷失誤率高的困擾,需要有更加智能化的應用切入其中。”
在他看來,大匯智聯的產品研發方向并不拘泥于單一的檢測需求,而是要向智能化演進,走出一條異于傳統工業巡檢服務商所秉承的老路。目前,大匯智聯主要開展了基于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水電站(電力)智能巡檢系統、水電站設備智能運維分析形態、水電站綜合數據平臺開發、智能調度技術研究、適宜風電場葉片巡檢無人機開發、并致力于設備運行大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平臺建設。
目前,已形成智慧水電、智慧工程、智慧風電等成套的解決方案,其自主研發了智能安全帽和智能巡檢機器人兩款智能產品,已在多家大型水電站成功應用。
多元應用場景的打開為技術創新指明了方向,但受制于成本不菲,想要走親民化路線的商業模式往往在高科技企業的經營中一籌莫展。不過本次路演中,確實有通過技術升級的方式來控制成本、朝著更加普惠親民方向努力的企業。
微康生物就致力于體外診斷(IVD)領域即時診斷(POCT)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簡言之,就是為醫療終端客戶及患者提供檢測服務,以檢測數據助力臨床決策,幫助患者在家就能實現疾病的精準檢測和慢病管理。
但在目前的檢測市場中,造價不菲的檢測設備帶來的成本負擔不可小覷。而據微康生物總經理助理兼公關總監彭琨的介紹,該公司的產品最低可以讓成本支出降低至3元。“市面上的檢測投入不菲,即便找到便宜的檢測方案,靈敏度也隨著下降,且對于定性的檢測容易,定量的檢測很難在技術上的投入兼顧低成本的需求。”彭琨表示,他們能夠逆市發展的關鍵,在于成功搭建了均相流動捕獲微流控技術平臺,率先實現了微流控芯片低成本量產的可能。
彭琨表示,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檢測下沉的推廣。“出于檢測要求時間上快、空間上近的要求,目前近乎數千元的檢測設備可以廣泛投入到基層醫療點進行落地,不需要再送往就近三甲醫院或更遠的機構等待檢測結果,極大縮短了檢測時間,為患者提供科學醫護提供爭取了更多時間。”
同樣是檢測領域的項目,中核醫學億基因則是要從消費級基因檢測切入,延伸至大健康領域,也是要在現有的基因檢測行業中樹立親民化品牌定位,并通過技術優化努力實現愿景。
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平表示,目前基因檢測市場魚龍混雜,很多企業過早進入價格戰,最后卻只想抓客戶數據,可信度不高。“特別是當前很多機構只有網絡銷售,沒有實體專柜,缺乏線下服務,因此整個行業缺乏溯本清源的公信力。”
他表示,依托于中國同輻核醫學檢驗國家隊的科研技術支持,中核醫學億基因將根據不同人群需求,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實現以家庭為王的成體系技術服務流程。
無論是技術賦能下的賽道細分拓展,還是科技助推普惠性項目落地,其中較為關鍵的是,相關技術在實現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消費者也擁有更加便利的使用條件。與此同時,各要素的匯聚也促進新生業態的崛起,豐富產業生態鏈的同時,極大地激活了下游需求的覺醒。參加此次路演的大農佳品就通過藥食同源養殖技術有效植入畜、禽、蛋、奶、水產、生態養殖科技等領域,全面發展安全、健康、綠色、營養的禽肉蛋奶、果蔬糧油。
根據大農佳品總經理羅佳君介紹,中藥膳養一頭豬可以賺800元,不僅適應了當前國家關于禁止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有害添加劑的政策性要求,也為現有生豬養殖企業帶來更多元的合作機遇。
可見,機遇創業鏈的思想,以信息共享機制打通包括人才、政策、資源匯聚的通道,已成為目前科創領域中實現成果轉化并進行業務協同的關鍵方式。在這其中,包括上述五家企業在內的創業者也都在尋求市場新增需求與已有資源匹配的建設性方案。
與此同時,也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相互結合,不少企業已經準備上市或謀求并購的形式與更為廣域的產業資源進行對接,成為時下科創產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持續創造更加科學、有效、多元的產業協同模式和商業發展機遇。
最后,再給大家預告一下:第六場的場景匯專場路演活動將于7月17號舉辦,屆時還有優秀的創業公司、專業的投資人和行業專家來到場景匯平臺和大家交流、對接。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觀看,不要錯過!
免責聲明: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