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智能手機市場回暖 新技術比拼成“爭霸賽”主旋律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5 10:37:05

          ◎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屏下攝像頭、折疊屏等或大或小的創新吸引消費者買單,而從中長期看,基于芯片等底層技術的能力或許才是各家廠商建立護城河的關鍵。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湯輝    

          在經歷兩年多的低迷后,2021年或將成為智能手機全面復蘇的一年。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預估,隨著生活型態日趨穩定,透過周期性的換機需求,以及新興市場的需求支撐,2021年全球生產總量將增長至13.6億部,按年回升9%。

          不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客觀上看,國內高端手機供應減少。除了蘋果將受惠華為高端手機供給不足外,當前OPPO、vivo和小米等也相繼吹響沖擊高端市場的集結號,而獨立后榮耀的加入也將加劇市場的競爭,行業格局或將迎來改變。

          在激烈的爭霸賽中,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也逐漸從簡單的功能比拼、質量比拼,過渡到創新比拼。新技術正在成為手機廠商搶占市場的關鍵。近日,各大頭部手機品牌廠商相繼發布新機型,其中,外觀新穎的折疊屏手機成智能手機硬件創新的主線,而屏下攝像頭以及影像升級等微創新仍在持續推進,未來滲透率或將進一步提升。

          不過,在一系列的技術升級中,哪些技術能夠吸引消費者買單,哪些技術投入能夠筑成廠商們未來持續增長的長線競爭力,仍需市場檢驗。

          TCL華星折疊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折疊手機成為硬件創新的主線

          作為迭代迅速的科技消費品,手機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比拼的就是硬件創新。從消費決策上看,硬件的吸引力往往令消費者決策是否進行購買。在智能手機多年來均延續同一外形之時,人們已經呈現審美疲勞,而折疊手機的出現令人振奮。

          2月22日晚間,華為發布了其新品折疊屏手機Mate X2,它在外觀設計上相比前兩代有了較大的變化,采用了內折屏的設計方案,展開后內屏為一塊8:7.1黃金比例的柔性屏,尺寸達到了8.01英寸。

          折疊產品除了對屏幕要求較高外,其核心難點還包括鉸鏈、續航、攝像頭模組問題以及蓋板材料來源等。另外,居高不下的售價也讓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受此影響,折疊手機的出貨量仍停留在小規模。據Counterpoint預計,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80萬部。

          雖然折疊屏百萬量級的出貨量對于全球約14億臺的整體出貨量而言微不足道,但不少機構認為,折疊屏將成為未來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中信建投指出,近年來,折疊屏在三星、華為等品牌的引領下,在量產、應用生態等難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也初步完成了消費者教育,市場將迎來高速增長。而IHS則預估,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到2025年有望超過5000萬臺。

          伴隨著折疊屏手機熱度的快速上升,頭部手機廠商已基本入局。除了實現量產的華為和三星外,小米、OPPO此前均展示過折疊屏手機的工程樣機,在上個月的上海MWC展會上,OPPO還展示了OPPO X2021卷軸屏概念機。

          與此同時,網絡上也有諸多未經證實的消息稱,2021年眾多廠商的折疊屏產品均將陸續面世。“三星顯示正在為其他廠商開發可折疊OLED面板,并且將會向小米、OPPO、谷歌等廠商供貨”、“小米首款折疊手機或將于今年年內發布,該折疊款機型隸屬于小米MIX系列,將采用外折雙屏方案”等等。

          另外,自2020年以來,小米關聯公司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已經申請過多個折疊屏相關專利,包括折疊屏姿態檢測方法和裝置、電子設備以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折疊顯示屏及折疊屏終端;一種基于折疊屏的終端等。

          雖然蘋果目前缺席了折疊屏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在新技術使用上較為保守,事實上,蘋果也在積極開展折疊屏產品的研發。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蘋果正在研究使兩個或多個設備靠近時可以協同工作的技術,該技術能制造出不會彎曲屏幕的可折疊iPhone。根據文件描述,蘋果的折疊技術使用兩塊完全獨立的屏幕,當展開時可以作為一個顯示器使用。

          “我們預測,若Apple能于2021年解決折疊移動裝置的關鍵技術與量產問題,則Apple可能會于2023推出7.5~8寸的折疊iPhone。”天風證券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近日發布的研報中寫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流手機廠商被曝在醞釀的折疊手機新品,未來折疊屏手機有望加速從“小眾”走向普及。

          屏下攝像頭和影像等微創新持續推進

          除了折疊屏外,各大手機廠商對屏幕的爭奪戰還體現在追求“高屏占比”方面。早在2018年,“劉海屏”便基本實現普及,但受限于前置攝像頭的存在,“真全面屏”仍停留在“秀肌肉上”。直到2020年9月,中興突然推出全球首款屏下攝像手機,雖然其初代屏下攝像頭技術還不成熟,但中興迅速在行業內獲取聲量。

          今年2月23日,中興又帶來了第二代量產屏下攝像技術。信達證券認為,相較第一代的成像及屏幕顯示效果,中興二代產品有了顯著提升,攝像頭區域的屏幕像素點密度提高至400ppi,成像細節更豐富,顯示畫面也更加清晰。

          不過,除了中興外,當前市場上的其他手機廠商均未正式量產相關產品。對此,一加CEO兼創始人劉作虎表示,對屏下攝像頭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達到設計的完整性,即怎么把設計和體驗完美結合,或是讓技術和設計做到融合的最佳狀態。另外,此前小米高管盧偉冰也曾在微博中公開表示,“以目前的技術能力,無法找到兼顧顯示效果和相機效果的有效方案”。

          芯片概念圖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多的手機廠商則是把技術演變的焦點集中在攝影能力的提升上。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照片實時分享、短視頻、直播等的依賴使得提升影像能力成為智能手機廠商的重要創新方向。

          在這過程中,隨著更大尺寸的傳感器以及潛望式攝像頭的進一步普及,不少手機廠商向“拍月亮”的高倍“光學變焦”領域發起沖擊,而vivo和一加則選擇與國外老牌影像廠商合作。

          3月8日,一加宣布與影像品牌哈蘇達成三年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為了推動手機影像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劉作虎表示,將繼續加大影像方面的研發投入。“未來三年,影像體驗將成為一加產品戰略的重要一環,一加將投入10億元影像研發費用,在色彩、成片率、專業體驗等方面不斷尋求突破。”

          跨界合作不僅可以增強品牌影響力,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大幅提升用戶體驗,不過,一加攜手哈蘇的嘗試并不是業內首家,這種模式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當時,手機巨頭諾基亞宣布與蔡司進行合作,并在2005年出推出第一款跨界合作的Nokia N90,這款手機當時采取可以反轉的鏡頭設計,是蔡司認證的200萬變焦鏡頭。

          但始于2016年華為與徠卡的合作才被視為手機品牌與影像廠商最經典的合作之一,當時華為P9正式發布,其后蓋鏡頭上帶有“LEICA”的標示,此后,華為手機的攝影水平迅速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徠卡之后,去年12月份,vivo開始與蔡司展開合作,并在其旗艦機X60中引入蔡司光學鏡頭。雖然vivo并非蔡司的首個手機廠商合作客戶,但區別于傳統的商業合作模式,vivo與蔡司的合作不僅僅停留在鏡頭設計授權和鏡頭品質認證上。

          按照vivo的介紹,目前雙方已經組織了各自的技術專家,成立了“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雙方將在攻克移動影像領域的一系列技術瓶頸,以及計劃承擔影像光學領域的部分重要基礎課題進行深入聯合研究與創作。

          據悉,vivo蔡司聯合影像系統包含超廣角鏡頭、專業人像鏡頭、超長焦鏡頭等多種光學鏡頭。它們都具有高分辨率,改善了各種光學問題,包括色散、眩光、紫邊和鬼影等等各類光學問題。

          vivo高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倪旭東曾表示,“我們希望結合vivo在用戶層面的‘廣’度與蔡司在影像光學領域的‘深’度,降低普通人進入專業影像的門檻,為專業創作者提供更高的標準和更全面的影像功能。”

          芯片和AI成長線增長“護城河”

          近年來,國產手機廠商在技術方面的創新甚至不比蘋果遜色:首發屏下攝像頭、屏下指紋識別、升降式攝像頭、百萬快充……每次“黑科技”的發布,都引領著手機圈的科技潮流。但從長遠角度來看,與芯片和AI技術相關的投入將有助于品牌構筑長線增長的能力。

          在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看來,無論沖擊高端市場還是要做出具有領先進競爭力的產品,都需要對上游行業時刻保持關注,同時也要對核心技術非常敏感。當談及芯片時,劉波坦言,“OPPO在芯片底層能力上做了很多研究。”

          他舉例稱,OPPO搭載高通驍龍888芯片的產品與行業內其他同樣芯片的產品相比,功耗更低,雖然表面上看,僅體現在待機時間稍長一些,但實際上這是底層技術的改變,是OPPO在理解透徹軟件底層跟硬件底層后做的優化。

          研發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不過,記者注意到,除了自研外,手機廠商與供應鏈的聯合創新正在成為當前行業內一種普遍的技術突破方式。據劉波透露,OPPO早在2011年便開始進行供應鏈變革,將過去簡單采買的供應鏈策略變成了戰略性布局的供應鏈策略。

          劉波進一步解釋稱,“傳統的供應鏈策略就是和供應商通過簡單采買合同聯系在一起,但OPPO的做法是和供應商一起深度合作,從研發、設計到規劃、生產,一起把蛋糕做大,創造新價值,實現共贏。”

          與供應鏈深度綁定的變革不僅讓OPPO在技術上走得更遠,同時也為其增加了抵御風險的能力。眾所周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產業鏈便不斷掀起上游元器件的漲價潮和缺貨潮,其中“缺芯”問題尤其嚴重。這導致消費電子和汽車家電降低產能,甚至停產的消息不斷見諸于媒體。

          可即便如此,OPPO在供應鏈上仍具備相對競爭優勢。“我們跟這些戰略供應商合作的基礎是非常好的,優勢也可以繼續保持,但整體缺不缺(芯片)的問題要看OPPO的預期和實際銷量之間有沒有匹配。”劉波說道。

          與芯片研發能力相輔相成的AI技術則被劉作虎強烈看好。他認為,AI技術在手機行業的未來發展非常具有想象空間。“手機是隨身的設備,會有很多傳感器,具備真正理解用戶的可能。但現在的智能手機實際上一點都不智能,所以我覺得接下來十年AI會是這個行業最大的變化機會。”

          事實上,AI技術在2018年便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競爭的焦點,隨著AI技術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演進變得逐漸深入,技術應用最廣的AI技術無疑是AI語音助手、AI拍照以及圍繞手機組成生態圈的AI語音設備。但遺憾的是,在AI技術的長線演進之外,尚未能夠拿出征服用戶的應用,如今AI這個“賣點”正逐漸被廠商們遺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智能手機 屏下攝像頭 芯片 Ai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五月综合激情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拍 | 亚洲性色高清在线丨 |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 天天看高清影视在线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