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3 19:17:08
目前圍繞京東方配套的企業有20多家。“我們有目標也有信心,有望引入上百家企業組成一個‘朋友圈’,一個大的柔谷的顯示屏生態圈。”秦向東說,“今年,成都新型顯示產業‘朋友圈’產值有望達到500億。”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向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果你用的是折疊手機,那很有可能來自成都京東方。”在5月22日舉行的2021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發展論壇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成都)論壇上,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向東如是指出。
5年前,京東方投資建設首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到現在,成都不僅擁有全國僅有的兩條實現量產出貨的全柔性AMOLED顯示屏生產線之一,并且正集聚起柔性顯示屏生產優勢。據秦向東給出的數據,去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內新型顯示產業產值達到322億元,同比增長12%。
在成都工作十年、自稱為“新成都人”的秦向東,在會上透露了一個更具前瞻性的布局:京東方正在成都參與打造以柔性顯示屏為核心的中國“柔谷”。而這一謀劃背后,成都正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提升自身節點優勢、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
打造中國“柔谷”
對于柔性顯示屏應用,業內已有諸多憧憬。如秦向東預測,除了已經走向市場的折疊屏手機,另一種可供想象的場景出現在汽車上,當柔性顯示屏用于各種形狀的車載模組,汽車將會呈現出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內飾和體驗。
但外界同樣關心的是,距離柔性顯示屏的大規模應用還有多遠?在秦向東看來,“折疊屏手機馬上就要來了,每年將會有幾千萬部的滲透率。”但同時他也指出,柔性顯示屏的普及受制于兩方面因素,一是產量低,一是成本高。
集群發展將是擴大生產規模的有效途徑。
根據秦向東給出的數據,僅京東方在成都和綿陽二市投資的兩條柔性屏生產線,每年可產出1.4億部的柔性屏,主要用于高端手機。“這是什么概念呢?全球4000塊錢以上的高端手機,每年的銷售量大概是5、6個億,我們有機會提供其中近1/3供應鏈的供應量。”
由此出發,秦向東認為,成都有機會進一步打造中國“柔谷”。
在其他細分領域,已有類似經驗。秦向東注意到,成都簡陽打造的“牙谷”,上下游已聚集了數十家企業,全部圍繞口腔、牙科做文章,在那里購買牙科材料比在醫院里要便宜將近2/3。在武漢打造的中國光谷,更是以集群思路發展產業的“佼佼者”。
“國家和國家的競爭,地區和地區的競爭,不管從人才上面,還是資金方面,最終還要體現在產品上面。”秦向東說,“如果我們朋友圈建立起來以后,我們競爭力會提升,我們的成本也會降下來,將來買折疊手機也不像現在這么困難;而只有把產品賣到世界各地,才能贏得全球的競爭力。”
根據他給出的數據,目前圍繞京東方配套的企業有20多家。“我們有目標也有信心,有望引入上百家企業組成一個‘朋友圈’,一個大的柔谷的顯示屏生態圈。”秦向東說,“今年,成都新型顯示產業‘朋友圈’產值有望達到500億。”
走向單科冠軍
在秦向東看來,這與成都以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建設的思路相一致。
2017年7月,成都產業發展大會作出規劃建設產業功能區的戰略決策,將產業功能區作為提升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在最新召開的成都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新增3個產業功能區,同時,產業生態圈添加碳中和產業生態圈、數量達到15個。
“發展產業功能區,我理解就是利用集群效應,優化各種生產資源,實現區域優勢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秦向東說,“比如,頭部企業可以帶動他的上下游的供應鏈,形成‘朋友圈’,實現資源共享和生產效率、物流效率、研發效率等的提升,這樣,既提高了頭部企業的競爭力,也提高了供應鏈企業的競爭力。”
一個例子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去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主陣地正位于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而作為電子信息行業的細分領域,柔性顯示屏的發展有望推動成都走向單科冠軍。
現實情況是,成都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尚無一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依靠企業單兵突進難以取得取得全球競爭優勢。成都通過打造產業功能區,一方面在城市層面整合競爭能力,抱團形成專業化、市場化、集群化的經濟共同體,另一方面通過對具有本土優勢的細分領域做大做強,更能推動成都產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更重要的是,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成都也將在融入“雙循環”新格局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競爭籌碼。
如秦向東所說,日本出光電子材料(中國)有限公司首家OLED發光材料制造基地落戶成都,與京東方形成配套,成為成都柔性顯示屏“朋友圈”的一員。“這樣,他的技術、專家、資金、設備來了,他的供應鏈也跟著來,我們就自然而然融入了國際大循環,也助推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秦向東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