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5 17:55:04
對于新津而言,要抓住難得的機遇期,做強內功,培育出能夠代表新津新一代發展的“龍頭企業”。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艷美
開班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新津區提供
5月24日,在深圳資本市場學院,多家來自成都新津的民營企業展開了一場有關未來產業的研討。
幾家企業的共同點是,都曾經或仍然以地產為主業,他們也同時將目光瞄準正在中國打開一片藍海的養老產業——他們或者謀劃發揮地產企業長處、向社區養老運營方轉化,又或者正在進行初期調研,甚而直接開辟新業務、向智能設備賦能養老方向發展。
而他們的另一個相同期望是,通過擁抱資本市場,加速推動企業參與新一輪行業競爭。
這是“津津希望”企業上市培育工程第二期專題培訓班開班首日的內容之一。在成都新津區組織下,繼3月底的首期培訓班之后,又一批民營企業家和企業高管,以及產業功能區、國有平臺公司負責人集體赴深圳學習,尋找企業劃下成長“第二曲線”的可能性。
一個趨勢是,新津正在撬動金融資本,讓這一被譽為“民營經濟搖籃”的區域煥發新生機。
不久前,遠洋資本有限公司與成都新津數字科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設立10億元新鄉村產業基金二期。去年,遠洋資本設立的交子遠洋(新津)新鄉村基金一期,已投資鄉村振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途遠美宅”,用于業務拓展、智能工廠建設和鄉村振興落地項目補貼等方面。
資本市場是新津聚焦的另一個重點領域。
今年3月,新津醞釀啟動“津津希望”企業上市培育工程,除專題培訓班外,還包括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累計可獲得省市區獎補資金最高達1400萬元(區級財政累計獎補最高480萬元)等政策,為新津上市后備企業與上市服務機構搭建深入溝通的機會和平臺等。
在外界看來,新津在民營經濟發展上基礎堅實。從歷史上看,新津孕育了希望集團、新筑股份、事豐醫療等為代表性民營企業;而去年的數據顯示,新津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62.5%,占比位居成都各區(市)縣第1位;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量65.1%;民營企業稅收貢獻占全區稅收總額的80%以上。
在第二期專題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天府農博園管委會主任王勝指出,新津企業已經過扶起來、富起來的階段,希望現在在新津發展的企業強起來,從走出新津、走出四川,到走上市,乃至走出國門。
對于新津企業而言,擁抱資本市場更是一次提升自我的契機。如新津騰華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燕鈴談到,不少企業在上市之前,將進一步完善財務框架,鞏固企業的發展基礎。而據她介紹,作為一家主要制造交通指揮棒、導光柱等產品的公司,騰華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亦在謀劃提檔升級,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公司下一步發展提前做好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企業負責人外,參加此次培訓的還有來自新津多個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與“民營經濟之城”深圳的深度接觸,一場針對新津營商環境的整體提升也在醞釀當中。
在當天的研討會中,多位參會工作人員提到“本領恐慌”。原因不難理解:去年,新津獲批都市新區,一場新定位下城市發展的全方位變革正迅速展開,城市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勢必要再度構筑比較優勢和城市核心競爭優勢,以謀求新的突破。
深圳前海頗具案例意義。在前海展示廳,一場十余年的巨變被完整呈現——自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成立開始,前海從一片空地發展成每平方公里產值達13.48億元的“寸土寸金”地段,如今,前海更提出將打造“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
王勝認為,在新的時代下,新津更需要學習深圳貼近市場脈搏、提升創新活力,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的思路和做法。
就在4月26日召開的新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暨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會議上,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成都市新津區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機制》,這意味著,新津營商環境2.0版政策基本完成,3.0版政策加快推進,政務效能還將不斷提高。
而就在去年12月,在“2020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新津剛拿下“2020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稱號。
對比深圳,新津的差距還體現在專業性上。如王勝所說,新津對資本市場接觸還較少,并沒有充分運用好,發展不夠快不夠強大,需要進一步借力資本和風投機構,通過分析市場、風口、前景,提供資源要素和技術支撐,對新津企業發展進行全方位賦能。
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對于新津而言,這從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要抓住難得的機遇期,做強內功,培育出能夠代表新津新一代發展的“龍頭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