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5 10:29:15
每經編輯|楊建
NO.1 10月14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就修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證監會表示,此次修訂是為了支持鼓勵上市公司依法實施股份回購、董監高依法增持股份,積極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和中小股東權益。社會公眾可在11月13日前提出反饋意見。與此同時,滬深兩市交易所也同步修訂相關政策,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修訂進一步提升了回購、增持的制度包容性和實施便利性,放寬回購條件及窗口期限制,提升回購、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靈活度。證監會公布修改規則的同時,滬深兩市交易所也同樣修訂相關政策,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交易所規則與證監會修訂內容保持一致,即優化上市公司回購條件、放寬新上市公司回購限制、完善回購增持窗口期、合理界定股份發行行為等。
NO.2 10月14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提出,防止虛增財政收入與嚴控一般性支出一體推進。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在堅持嚴控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情同時,要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持續整治違規收費行為,堅決防止收過頭稅,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不增加市場主體負擔。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進一步規范地方事業單位債務管控,建立嚴格的舉債審批制度,禁止新增各類隱性債務,切實防范事業單位債務風險。
NO.3 統計局: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受蔬菜、豬肉價格上漲等影響,9月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CPI環比略漲,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3%;受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降影響,國內工業品價格走勢整體下行,9月P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環比降幅收窄。
NO.4 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39375.6億元,同比增長20.4%。據介紹,1至8月,我國服務出口19082.4億元,同比增長23.1%;進口20293.2億元,同比增長17.9%。服務出口增幅大于進口5.2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29.5%至1210.8億元。8月當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437.9億元,同比增長17.6%。
NO.5 10月14日,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9月零售銷售環比上升0%,低于市場預期的0.2%,前值為0.3%。 8月的環比數據則被上修至0.4%。此外美國密歇根消費者通脹預期大幅攀,美國消費者們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大幅攀升,從9月的4.7%飆升至10月的5.1%,也是今年3月以來的首次上升。此外,長期通脹預期也有所攀升,從2.7%增加至2.9%。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4月以來的最高。
NO.6 10月14日,證監會就原則同意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首單試點進行通報,已原則同意上海臨理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申請,標志著此次試點工作將先由單個GP展開。證監會表示,將逐步擴大私募創投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范圍,持續推進完善私募創投退出機制。
NO.1 近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深圳市關于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反饋時間截至2022年11月10日。《征求意見稿》為了增強涉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要求加快核心環節突破、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加大產業化力度。深圳將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短板,圍繞感知決策系統、控制執行系統、關鍵零部件等產業核心領域和重要環節,支持開展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研制,按項目總投資的40%予以最高不超過2億元資助。概念股包括高新興,高鴻股份,光庭信息,四維圖新,碩貝德等。
NO.2 “百場萬企”之汽車行業智能工廠系列活動暨推進智能制造數字基礎新設施建設啟動會在上海舉行。將加快擴大機器人應用覆蓋面,促進數控機床等產業集聚發展。上海將從三方面全力推進上海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以評促改,加大智能工廠建設推進力度。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提高智能制造供給輸出強度。加快擴大機器人的應用覆蓋面,促進數控機床、增材制造、物流倉儲、儀器儀表等產業集聚發展,加快裝備數字化轉型。三是堅持技術賦能,增進數字基礎新設施應用深度。概念股包括華中數控,維宏股份,東土科技,漢得信息,賽意信息等。
新元科技(SZ 300472,收盤價:14.66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相關事項已經獲得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發行對象為江西國聯大成實業有限公司,本次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5330.7萬股,未超過本次發行前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0%。發行價格為10.83元/股。本次發行擬募集募集資金總額約為5.77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公司有息債務。本次權益變動后,公司控股股東由朱業勝、曾維斌、姜承法變更為國聯大成,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洪善建、林依。
哈爾斯(SZ 002615,收盤價:6.85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6億元~1.86億元,同比增長91.65%~102.54%;基本每股收益0.41元~0.44元。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持續保持營業收入增長,精細化管控成本及議價能力提升致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上升;受匯率變動產生的積極影響,匯兌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經營業績實現了良好增長態勢。
錦浪科技(SZ 300763,收盤價:215.18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總人數為193人,采用的激勵工具為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標的股票來源為公司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擬向激勵對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176.37萬股,約占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當日公司股本總額約3.77億股的0.468%;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144.22元/股,有效期自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之日起至激勵對象獲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歸屬或作廢失效之日止,最長不超過60個月。
通用股份(SH 601500,收盤價:3.7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江蘇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關于核準江蘇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核準你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約3.87億股新股。2021年1至12月份,通用股份的營業收入構成為:輪胎占比98.87%。
九安醫療(SZ 002432,收盤價:46.87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億元~163億元,同比增長31818.29%~32416.76%;基本每股收益35.0923元至約35.75元元。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受疫情影響,公司的iHealth試劑盒產品在美國市場需求旺盛,公司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實現生產和供應鏈的有效運行,持續做好訂單履約和市場開發,確保了客戶訂單的及時交付,公司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報告期內,美元匯率持續走高,公司匯兌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
可川科技(SH 603052,收盤價:44.91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本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8億元到1.3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4828.89萬元到5228.89萬元,同比增加60.58%~65.6%。本期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受益下游消費電子行業穩定需求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高景氣的影響。本期預計公司營業收入6.7億元到6.9億元,同比增長26.83%到30.61%。
光啟技術(SZ 002625,收盤價:15.53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2億元~3.2億元,同比增長134.01%~165.55%;基本每股收益0.13元~0.15元。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訂單飽滿,積極采取各項措施,提升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完成了既定的交付任務。公司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以及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主要系公司超材料尖端裝備產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收入結構不斷優化導致的。
復星醫藥(SH 600196,收盤價:31.15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截至2022年10月14日,包括本次擔保在內,本集團實際對外擔保金額折合人民幣約223.78億元,約占2021年12月31日本集團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的57.1%;公司與控股子公司/單位、控股子公司/單位之間發生的擔保金額折合人民幣約223.72億元,公司為參股公司擔保金額為人民幣600萬元。
納思達(SZ 002180,收盤價:48.18元)10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億元~16億元,同比增長80.68%~92.72%;基本每股收益1.0631元~1.134元。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打印機業務。奔圖電子2022年前三季度,奔圖營業收入約為34.23億元,同比增長約21%,打印機銷量同比增長約40%,原裝耗材出貨量同比增長約60%。奔圖今年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產品線的擴充上取得重要突破,為后續提升盈利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5月份珠海平沙激光打印機產業園區的正式啟用以及9月份合肥激光打印機智造產業園的正式開工,奔圖的產能會得到保證和提升,未來能更好地滿足國內外市場對激光打印機的需求。利盟國際報告期內,利盟供應鏈恢復良好。利盟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約為17.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利盟打印機銷量同比增長約2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