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8 14:01:20
◎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推動更多優質項目發行上市,擴大REITs試點范圍,盡快覆蓋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領域,打造REITS市場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板塊,研究推動試點范圍拓展到市場化的長租房及商業不動產等領域。
每經記者|劉頌輝 每經編輯|陳夢妤
12月8日上午,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首屆長三角REITs論壇暨中國REITs論壇2022年會”論壇上介紹,我國基礎設施REITs試點啟動以來,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市場認可度較高,形成了良好示范效應。
李超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推動更多優質項目發行上市,擴大REITs試點范圍,盡快覆蓋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領域,打造REITS市場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板塊,研究推動試點范圍拓展到市場化的長租房及商業不動產等領域。
截至午盤,從申萬行業看,房地產板塊漲幅最大,為2.4%,其中財信發展、大悅城、空港股份等漲幅居前。
據李超介紹,自2020年4月基礎設施REITs試點啟動以來,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共批準基礎設施REITs產品24只,已上市22只,募集資金超過750億元,總市值約830億元。
項目涵蓋了收費公路、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倉儲物流、清潔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資產類型,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民生等補短板領域。
李超表示,在服務方向方面,境外成熟市場REITs普遍在房地產市場低迷時期推出,基本從商業地產領域起步發展。實踐表明,推進多層次REITs市場建設,有利于促進盤活交通、能源、園區、倉儲物流、市政、生態環保、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基礎設施領域資產,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住建部亦在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相關政策。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潘偉表示,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是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基礎資產,主要通過未來運營產生的租金作為投資收益,向投資人發行的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是積極推動REITs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通過金融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
潘偉認為,目前,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的良好社會經濟效用已初步顯現。租賃住房市場規模龐大,發展前景廣闊,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發展大有可為。但仍有地方反映,為更有效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工作,還需要繼續拓寬發行主體,進一步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稅收優惠政策等。
以上海為例,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和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去年首批REITs項目上市當日即制定出臺了“上海REITs20條”。
據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華杰介紹,上海張江光大園項目入圍了全國首批REITs項目,上市一年多來累計漲幅近40%。臨港創新產業園和東久新經濟產業園項目于今年10月份上市,成為全國首批以標準工業廠房為底層資產的公募REITs項目。下一步,上海將持續做好基礎設施REITs試點各項工作,聚焦R4用地、保障性租賃住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推動更多優質項目發行上市。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REITs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成熟仍需要一段時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劉俏認為,下一階段,中國REITs市場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在于,產品結構較為復雜,產融結合不充分,流動性相對不足等。
建議啟動戶籍制度改革、公積金制度改革和租賃住房建設,三者結合在一起,REITs作為一個機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方案。新一輪改革的關鍵點在于,住房公積金從供給端發力,利用社會資本(公募REITs或其他長期資本),結合市場機構成立運營主體,聯合收購、運營、新建地方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租賃住房,為公積金繳納者提供多層次服務。
同時,政府以劃撥地出資,“地價折扣”視為地方政府對租賃住房的支持,既不增加地方政府財務壓力,又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幫助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錢軍則指出,目前REITs市場的特點在于底層資產較為單一,亟需處理的是將底層資產擴容,尤其包括城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各類商業房地產。
“以基建為底層資產的REITs收益雖然穩定,但收益率較低。從收益和風險上來看,都與基礎設施建設發行的債券類似。”在錢軍看來,REITs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的試點逐步完善,也應該鼓勵REITs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投資,“增加REITs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投資,符合‘租購并舉’的政策要求。”
此外,錢軍還提到,對于當前我國商業性房地產存量空置率高的情況,鼓勵REITs投資商業性房地產,將有助于商業性房地產市場恢復。對辦公樓和商場等進行投資,則將促使REITs底層資產多元化,收益多元化,特別是將緩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33131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