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4 21:02:37
事關“未來”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8241
9月23日,河南省未來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書記樓陽生講話,省長王凱主持,省政協主席孔昌生出席。樓陽生強調,要把準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主攻方向,堅持前瞻謀劃與干在當下有機統一、有中育新與無中生有兩路并進、創新驅動與應用牽引相互促進、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協同發力、開放合作與安全可控統籌兼顧,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具體圍繞培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產業進行部署。例如,在未來制造方面,聚焦人形機器人、高端儀器裝備等賽道,加快推進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龍門實驗室、鄭州智能傳感谷等建設,突破高精度傳感等關鍵技術,開展示范應用,不斷提高制造業智能化、精益化、集約化、綠色化、柔性化水平。未來信息方面,則面向未來信息通信和先進計算需求,立足河南省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重點發展量子科技、元宇宙、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
解讀: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已是大勢所趨。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從各地布局來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區、市)紛紛出臺政策文件。
河南的起步算早。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其中就對于未來產業有所部署——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
對于河南來說,作為傳統工業大省,由于傳統支柱產業相對飽和,承接產業轉移的人力、土地、環境等方面的低成本優勢漸失,再加上,科技創新能力不高、高素質人才稀缺,導致承接產業轉移的內生動能不足,河南與“追兵”差距日趨縮小。
在當地看來,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就是要擺脫“跟跑”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敢于到全新的、更公平的“賽道”上,實現真正的發展和趕超。只有加快構建能級更高、結構更優、創新更強、動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才能在國內價值鏈重構的過程中占據有利地位,贏得發展主動權。
“十四五”后兩年,被認為是決定河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關鍵窗口期。圍繞未來產業,河南已經在關鍵領域密集落子——先后發布《河南省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河南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
不過搶灘布局的,并非只有河南。聚焦中部地區,僅今年內,《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印發,要求到2027年,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未來產業總體規模達到1000億元。
與傳統產業科技相比,未來產業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更高,有著更高的科技門檻和知識壁壘,更加依靠前沿科技的突破,推動未來產業科技發展的路線圖也更加復雜。如河南自我剖析,當前在科技創新,技術積累仍顯不足,盡力補齊短板才有上位的可能。
上海首批“市區協同”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布
9月24日,上海首批“市區協同”千億產業集群發布。此次發布共涉及上海7個區、11個千億級區級主導產業。其中,浦東新區主導發展“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閔行區主導發展“先進能源裝備及綠色低碳”千億級產業集群,寶山區主導發展“高端新材料、機器人及高端裝備”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湖北生命健康產業沖刺萬億級
9月23日,湖北省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北突破性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主要工作舉措和推進情況。近年來,湖北聚焦有優勢、有成果、有潛力的高端醫療裝備、原研原創藥、特色中藥三大主攻方向,瞄準產業鏈重點環節、關鍵技術、核心產品,建機制、出政策、強調度,以實質性舉措助推產業突破性發展。2023年,全省生命健康產業規模達881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河北加快建設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強省
9月23日,河北旅游強省建設推進大會在廊坊市召開。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岳峰在會議上強調,要加快建設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強省。要豐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引進培育文旅項目,狠抓縣域旅游發展,推出一批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開發一批體驗性互動性強的旅游產品,打造高品質旅游目的地。數據顯示,2023年,河北全省旅游人數達到8.44億人次,旅游總花費超過1萬億元。
佛山出臺新政為企業減負松綁
近日,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投資的若干措施(暫行)》,聚焦綜合成本、項目考核、施工報建、審批時限等痛點難點問題,明確八條減負措施,包括調降工業用地成本、放寬土地使用權約束條款、減輕工業項目開竣工違約負擔、減少工業項目考核要求、降低項目用水用能成本、精簡項目施工報建事項、免除產業類別調整責任、壓縮項目審批時限等。
全國實際入托率僅7.86%,國務院報告:托育服務供給不足、缺乏支持
9月23日,國家衛健委直屬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推進托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全文。報告披露了當前托育服務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同志沒有從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高度認識發展托育服務事業的重要性、緊迫性,認為隨著出生人口減少,再過幾年托位不足的問題可以自然解決,在推動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抓得不緊、推進不快。多地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托需求,受行業發展階段及服務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全國實際入托率僅為7.86%,現有托位缺口較大。
一些省份對千人口托位數指標進行分解時,只考慮指標是否容易完成,未充分考慮人口分布、家庭需求等實際情況,出現了“需要的建不成,建成的用不上”資源錯配現象,托位供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托育機構主要依靠社會力量租用商業樓宇開辦,需自行負擔房租、人工、裝修、運營等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占總收入的75%以上,普遍面臨著前期投入多、運營成本高、投資回收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約七成處于虧損狀態。一些地方出臺的支持措施力度較小、覆蓋范圍較窄,有的地方探索試行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時間較短,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需持續觀察。
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周末騎行需求顯著增長,夜間騎行占比全面下滑
《2024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于近日發布,從活力騎行、軌道騎行、減碳騎行、便捷騎行四個方面建立11項騎行指標,評估中國主要城市的騎行特征與規律,并分析年度變化。
主要城市共享單車活躍用戶周末騎行次數變化
報告指出,共享單車周末騎行需求顯著增長,共享單車用戶周末騎行約1.7次,對比2023年平均增幅達5%。超、特大城市周末騎行次數上漲相對顯著,分別由1.8次、1.5次增長至2.0次,1.7次,增幅達到10.6%、6.7%。電單車呈現下降特征,共享電單車用戶周末騎行約1.6次,對比2023年平均下降3.7%。特大、I型大城市降幅相對更高,分別下降4.5%、4.2%。
主要城市共享單車活躍用戶夜間騎行占比變化
城市夜間騎行占比呈現全面下滑趨勢。具體來看,共享單車夜間騎行占比7.6%,對比2023年全面下滑,降幅0.5個百分點。南、北方城市分別由8.4%、7.8%,下降至8.0%、7.2%。共享電單車夜間騎行占比9.9%,降幅超過共享單車,下降1個百分點。南、北方城市分別由11.8%、9.7%,下降至10.8%、8.5%。
2024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企創新狀況報告發布,浙江入圍數量居首
9月23日,2024全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與標準創新大會暨全國知名民企助力創新龍江建設大會在哈爾濱舉行。會上發布2024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和民營企業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榜單。其中,浙江、江蘇、北京、山東、廣東五個省份的入圍企業數量最多。
據介紹,前1000家民營企業研發投入規模增加,與全球企業研發投入1000強、歐盟研發投入1000強的差距逐步縮小。根據2023歐盟產業研發投入記分牌數據,全球研發投入1000強企業中有217家來自中國,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額12677.85億元,占比16.36%,比上年提高0.18個百分點。
另悉,在2024民營企業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榜單中,2024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的入圍門檻為4.67億元,戶均研發費用為24.78億元,戶均研發投入強度為3.88%。2024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家的入圍門檻為175件,共擁有國內有效發明專利55.73萬件,占全國企業的13.63%,戶均國內有效發明專利1115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