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張純信:我們要用謙虛的心態對待技術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2:37

          每經記者|溫雅蘭    每經編輯|張凌霄    

          商學院作為發展商科教育、培育新型商學人才的重要陣地,在當前的技術浪潮中迎來改革的信號。

          “現在的商學院,僅傳遞知識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變成知識的樞紐。如果你問商學院的未來是什么,那一定是我們自己的轉型。”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張純信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享道。

          在他眼中,在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模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重塑以及學生素質的提升,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趨勢:技術賦能和終身學習。只有不斷適應和學習,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

          技術在教育領域所起到的作用,是支持與幫助,而非替代更不是取代。當前,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各類技術,為學生和教師都提供了更多可能。

          張純信認為,在技術的幫助下,教育可以實現“減法”。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數學、心理學、編程語言等多種學科。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讀懂某類數據可能會要求學生掌握各類知識。但是在大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加持下,學生能夠快速補充知識體系中的短板,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借助工具就能完整地讀懂數據背后的信息。

          “大模型可以對癥下藥,精準地解決學生在技術層面、數學層面、歷史層面等的各類細碎化的問題。這樣的‘減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聚焦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獲得感。”張純信說。

          同時,技術的賦能還體現在教育方法的多樣化上。

          教育者必須在技術的發展中不斷接受角色的轉變,而受教育者也需要持續學習,提升適應環境的能力。

          張純信表示,在新的金融背景下,要始終謙虛,對技術、知識等都要虛心接受。同時,努力保持開放的心態,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始終保持對技術的敏銳,也是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的強者所必備的能力。“無論是否真的去使用,我們都不能排斥技術。就像炒股一樣,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成百上千只股票背后公司的新聞信息,但是也許可以問問大模型,通過它提供的信息,來判斷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合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 亚洲有码一区91 | 色综合久久五月97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六月丁香婷婷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