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4 22:44:12
7月14日,通威股份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虧損49億元至52億元。公司表示,雖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持續增長,但行業供需失衡,產品價格低迷,受此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經營錄得虧損。不過,光伏產業在6月份出現環比改善,硅料環節已有復蘇跡象。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董興生
7月14日,光伏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股價20.63元,市值928.76億元)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為-49億元至-52億元。通威股份今年一季度虧損25.93億元,這意味著第二季度虧損金額為23.07億元至26.07億元。
行業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產業在6月份出現環比改善,硅料環節已有復蘇跡象。上一周,多晶硅N型復投料價格環比上漲超6%。
在業績預告中,通威股份表示,今年上半年,雖國內外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持續增長,但行業供需失衡狀況仍未顯著改善,各環節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受此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經營錄得虧損。
雖然經營業績階段性承壓,但報告期內公司各項核心業務仍維持穩健經營,其中光伏業務持續保持多個環節核心競爭優勢,飼料業務穩定為公司貢獻業績;公司財務流動性儲備充足,技術研發持續突破,為公司長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注意到,通威股份今年一季度虧損25.93億元,這意味著第二季度預計虧損23.07億元至26.07億元。如此一來,通威股份今年第二季度的虧損或將環比減少。
今年6月11日的SNEC光伏展上,某硅料企業負責人就曾透露,頭部硅料企業達成整合共識。據測算,我國前6大硅料企業占據了行業約75%的市場份額,頭部企業的動作往往被視為行業出清的關鍵信號。
而在去年,全球光伏組件產能已突破1000GW大關,而實際裝機需求僅為480GW左右,產能利用率跌破50%的警戒線。2024年,從價格走勢來看,多晶硅跌幅39%,硅片跌幅50%,電池跌幅40%,組件跌幅29%。整合出清應該是行業走出陰霾的最快路徑,處于光伏產業鏈最上游的多晶硅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實際上,今年7月,行業就迎來上市公司股價與硅料期貨價格的集體共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多家光伏上游企業股價從底部大幅反彈。
在新一輪光伏行業“反內卷”熱潮下,硅料價格開始出現回暖。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上一周,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3.4萬元~3.80萬元/噸,成交均價3.71萬元/噸,環比上漲6.92%。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4萬元~3.7萬元/噸,成交均價3.56萬元/噸,環比上漲6.27%。上一周,多晶硅報價大幅上調25%~35%,但新訂單成交量有限。此次提價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企業超一年以上虧損運營,為清庫存導致價格已遠低于綜合成本,為符合“不低于成本銷售”的價格法規要求,硅料企業一次性提價至綜合成本線之上。
因此,在本輪提價過程中,綜合成本較高的企業則處于相對劣勢,若長期庫存積壓且缺乏現金流支撐,將面臨停產風險,進而推動多晶硅供應結構重塑。本次“反內卷”行動,本質上是對各家企業的綜合成本實力考驗。未來,生產企業來自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等各方面的被動調整壓力也將持續增加。
記者了解到,通威內蒙古基地一季度硅料現金成本已降至2.7萬元/噸,綜合電耗46度/公斤,硅耗1.04kg/公斤,均為行業領先。2024年,通威高純晶硅銷量46.76萬噸,同比增長20.76%,N型產品占比超90%,并實現電子級多晶硅對海外客戶的批量供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