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2:53:54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在2025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表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就是均衡發展,大城市與二三線城市應協調發展。房價問題源于城市結構失衡和優質資源集中。刺激購房需實現風險均衡配置,讓大中小城市均衡發展。
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魏文藝
“我認為,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就是均衡發展的模式。”
在8月12日至15日舉行的2025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的房價問題歸根結底是城市結構失衡:大城市過度發展,二三線城市缺乏相應的協調發展,人口過度向優質資源集中的超大城市涌入。
“大家為什么上北京買房子?因為那里有房子之外的優質資源,比如說教育、醫療、就業、養老。這些資源不能均衡配置,導致了今天的房價問題、結構失衡問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利 攝
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根本問題不是要不要建房子,而是在哪兒建房子。
在陳淮看來,若想刺激消費者買房,不僅要實現風險的均衡配置,房子也要建對地方,得讓大中小城市均衡發展,讓打算住城里的人合理配置在不同規模的城市中,這樣才能夠真正啟動房地產。
針對房地產市場過剩問題,陳淮認為是必然的,但目前中國市場仍有消費需求。“一方面,我們面對的是從工業化初中期以生產領域為主要發展障礙的階段,轉向以消費領域、需求領域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為特征的階段。未來到現代化階段,我們總是面對這個問題,這是發達國家已經證明的事。另一方面,房地產不是第一次面對過剩,中國房地產市場正面臨‘供大于求、供不應求反復交替’的階段,這屬于正常現象。”
陳淮表示,目前我國的住房需求逐漸分為四個層級:基本需求、改善需求、享受需求、奢侈需求。
基本需求即從無房到有房,福利分房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基本住房短缺的問題。改善需求即住房制度改革后,人們追求“三代人分室而居”以及適度的公共活動空間。享受需求即更高凈值人群的追求,如需要獨立健身空間、足夠大的書房、獨立娛樂空間等。奢侈需求則已與居住功能關系不大了。
陳淮表示,當前多數居民的住房需求集中在“基本”和“改善”兩個等級,同時面臨房貸車貸壓力、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且不同城市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不過這種結構失衡在經濟學上屬正常階段。”
“坦率說,很難消除購買房子過程中的風險,期房銷售是把更多的風險積累到買房者手上,現房銷售是把風險更多給到開發商。”
陳淮指出,這一輪房地產下滑是前所未有的,遠超各方面的預期。“能不能在短期內讓它改觀呢?就我個人看法,樂觀地說三到五年是必要的。”
“我仍然堅定地相信,我們的底氣在于老百姓想擴大消費、擴大需求,有改善住房的預期。買房子就是讓越來越多老百姓成為有產一族。”陳淮說。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利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