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近3個月漲幅超10%,股市回暖帶動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提升

          2025-09-16 22:42:30

          近期權益市場熱度走高,帶動含權理財產品收益上升,多只混合類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超10%,民生理財、工銀理財旗下產品表現突出。在“存款搬家”、權益市場回暖背景下,理財瞄準權益市場是大勢所趨,且政策鼓勵理財資金入市,目前混合類產品可借網下打新增厚收益,在吸引“長錢”方面,混合類產品是重要突破口。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陳旭    

          近期,權益市場熱度維持高位,帶動不少含權理財產品收益水漲船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只理財公司發行的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飆升”超過10%。其中,有混合類產品近3個月的區間漲幅超過10%,對應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40%。

          在業內看來,發展權益投資是理財行業面對利率下行等挑戰的必由之路,特別是在當前“長錢長投”號召之下,理財公司紛紛加碼布局權益資產,而兼顧穩健性與靈活性的混合類產品成為眾多機構發力的重點,也是吸引長錢的重要突破口。

          多只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超10%

          近1個月來,滬指屢創年內新高,搭乘股市回暖東風,多只混合類理財產品收益率近期明顯走高。

          以民生理財發行的一款“民生理財銀竹混合靈動A股機遇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近3個月(6月13日~9月12日)區間漲幅達到10.03%,對應的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40.26%。

          據悉,該產品的風險評級為較高風險(四級),業績比較基準方面,封閉期內絕對收益目標為20%,封閉期結束后為4%~8%(成立以來年化)。產品采用多元多策略投資策略,分散系統性風險,以達到產品收益目標。

          據產品亮點介紹,其精選出被市場相對低估、具有良好成長性、分紅能力良好且長期投資價值突出的優質個股和業績表現穩定,風險調整后業績優秀的基金進行投資,同時積極布局經濟復蘇和穩增長環境下符合國家支持方向的重點行業,享受宏觀經濟發展的紅利。

          查閱該產品2025年半年度報告可以發現,截至半年度末,該產品間接投資股票資產占穿透后總資產的比例為13.65%,間接投資基金占穿透后總資產的比例為69.33%,其中債券及貨幣類基金占比32.36%。

          此外,記者注意到,工銀理財發行的數款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的年化收益率也明顯走高。例如,一款名為“兩權其美混合類1年定期開放式理財產品1號(定增優選)”產品近1個月(8月5日~9月9日)年化收益率達到13.1%。其2025年半年報顯示,權益類投資占穿透后總資產的比例為13.98%。

          聯合智評定期發布的理財指數顯示,截至9月9日,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明顯抬升,無論是短期、中短期、中期、長期產品指數的收益表現均是如此。

          所謂混合類理財產品,即投資于債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上述任一類資產的投資比例都小于80%的理財產品。此類產品一個明顯特點在于,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隨時靈活地調整各類資產之間的比例。

          普益標準歸納稱,相比其他理財類型,混合類銀行理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穩健性與靈活性兼備:與現金管理類或定期存款等產品相比,它的收益潛力更高,同時可保持較好的流動性和抗通脹能力;與純債類理財產品相比,它通過適度配置權益資產增加了組合收益機會;與權益類理財產品相比,其風險更可控,波動較小。

          “存款搬家”浪潮下,銀行理財如何吸引“長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疊加權益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居民“存款搬家”的現象仍在延續。

          從央行近日公布的8月金融數據來看,8月居民存款新增1100億元,同比少增6000億元。同時,8月非銀存款新增1.18萬億元,雖環比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多增。另外,M1(狹義貨幣)與M2(廣義貨幣)剪刀差進一步收窄至2021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廣發證券宏觀團隊研報指出,從存款結構來看,居民存款大幅少增,非銀存款大幅多增,與7月份特征類似,居民“存款搬家”的趨勢繼續強化。

          “在8月權益市場交投活躍,賺錢效應持續改善背景下,居民和企業將定期存款用于投資理財,居民存款向權益市場搬家趨勢仍在持續。”招商證券研報也給出類似觀點。

          在此背景下,理財瞄準權益市場可謂大勢所趨。事實上,去年以來,鼓勵理財資金入市、助力資本市場增量資金注入的號召不絕于耳。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3月,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滬深交易所同步修訂配套細則,標志著銀行理財產品正式獲得參與A股IPO網下打新的資格。

          目前,已有銀行理財子公司搶先試水A股IPO網下打新。“整體來看,目前新股市場的回報還是比較不錯的,在相對低風險的情況下會對產品收益有所增厚,這也會增強混合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理財公司權益投研部負責人對記者解釋,目前僅有混合類與權益類產品可參與網下打新,且需要達到相應的規模門檻,但目前權益類理財產品極少有能達到相應規模的,因此有機會享受這一“紅利”的幾乎都是混合類產品。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權益投資是各類資管產品收益的重要來源,在目前國內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理財權益投資的必要性更為突出。而在吸引理財客戶“長錢”方面,借鑒保險等長錢投資機構的投資實踐,能夠滿足客戶穩健增值需求的混合類產品會是一個重要突破口。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近期,權益市場熱度維持高位,帶動不少含權理財產品收益水漲船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只理財公司發行的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飆升”超過10%。其中,有混合類產品近3個月的區間漲幅超過10%,對應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40%。 在業內看來,發展權益投資是理財行業面對利率下行等挑戰的必由之路,特別是在當前“長錢長投”號召之下,理財公司紛紛加碼布局權益資產,而兼顧穩健性與靈活性的混合類產品成為眾多機構發力的重點,也是吸引長錢的重要突破口。 多只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超10% 近1個月來,滬指屢創年內新高,搭乘股市回暖東風,多只混合類理財產品收益率近期明顯走高。 以民生理財發行的一款“民生理財銀竹混合靈動A股機遇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近3個月(6月13日~9月12日)區間漲幅達到10.03%,對應的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40.26%。 據悉,該產品的風險評級為較高風險(四級),業績比較基準方面,封閉期內絕對收益目標為20%,封閉期結束后為4%~8%(成立以來年化)。產品采用多元多策略投資策略,分散系統性風險,以達到產品收益目標。 據產品亮點介紹,其精選出被市場相對低估、具有良好成長性、分紅能力良好且長期投資價值突出的優質個股和業績表現穩定,風險調整后業績優秀的基金進行投資,同時積極布局經濟復蘇和穩增長環境下符合國家支持方向的重點行業,享受宏觀經濟發展的紅利。 查閱該產品2025年半年度報告可以發現,截至半年度末,該產品間接投資股票資產占穿透后總資產的比例為13.65%,間接投資基金占穿透后總資產的比例為69.33%,其中債券及貨幣類基金占比32.36%。 此外,記者注意到,工銀理財發行的數款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的年化收益率也明顯走高。例如,一款名為“兩權其美混合類1年定期開放式理財產品1號(定增優選)”產品近1個月(8月5日~9月9日)年化收益率達到13.1%。其2025年半年報顯示,權益類投資占穿透后總資產的比例為13.98%。 聯合智評定期發布的理財指數顯示,截至9月9日,混合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明顯抬升,無論是短期、中短期、中期、長期產品指數的收益表現均是如此。 所謂混合類理財產品,即投資于債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上述任一類資產的投資比例都小于80%的理財產品。此類產品一個明顯特點在于,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隨時靈活地調整各類資產之間的比例。 普益標準歸納稱,相比其他理財類型,混合類銀行理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穩健性與靈活性兼備:與現金管理類或定期存款等產品相比,它的收益潛力更高,同時可保持較好的流動性和抗通脹能力;與純債類理財產品相比,它通過適度配置權益資產增加了組合收益機會;與權益類理財產品相比,其風險更可控,波動較小。 “存款搬家”浪潮下,銀行理財如何吸引“長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疊加權益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居民“存款搬家”的現象仍在延續。 從央行近日公布的8月金融數據來看,8月居民存款新增1100億元,同比少增6000億元。同時,8月非銀存款新增1.18萬億元,雖環比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多增。另外,M1(狹義貨幣)與M2(廣義貨幣)剪刀差進一步收窄至2021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廣發證券宏觀團隊研報指出,從存款結構來看,居民存款大幅少增,非銀存款大幅多增,與7月份特征類似,居民“存款搬家”的趨勢繼續強化。 “在8月權益市場交投活躍,賺錢效應持續改善背景下,居民和企業將定期存款用于投資理財,居民存款向權益市場搬家趨勢仍在持續。”招商證券研報也給出類似觀點。 在此背景下,理財瞄準權益市場可謂大勢所趨。事實上,去年以來,鼓勵理財資金入市、助力資本市場增量資金注入的號召不絕于耳。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3月,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滬深交易所同步修訂配套細則,標志著銀行理財產品正式獲得參與A股IPO網下打新的資格。 目前,已有銀行理財子公司搶先試水A股IPO網下打新。“整體來看,目前新股市場的回報還是比較不錯的,在相對低風險的情況下會對產品收益有所增厚,這也會增強混合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理財公司權益投研部負責人對記者解釋,目前僅有混合類與權益類產品可參與網下打新,且需要達到相應的規模門檻,但目前權益類理財產品極少有能達到相應規模的,因此有機會享受這一“紅利”的幾乎都是混合類產品。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權益投資是各類資管產品收益的重要來源,在目前國內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理財權益投資的必要性更為突出。而在吸引理財客戶“長錢”方面,借鑒保險等長錢投資機構的投資實踐,能夠滿足客戶穩健增值需求的混合類產品會是一個重要突破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 五月丁香中文字幕 | 亚洲jizzjⅰzz妇女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