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22:46:43
“十四五”期間,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政策及時優化。自2024年四季度起,市場階段性回暖,但政策效應轉弱。政策基調從“房住不炒”轉向“止跌回穩”,多管齊下降低購房成本和門檻,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目前,僅北上深、海南部分城市和雄安新區存在限購政策,樓市將回歸供需主導。
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陳夢妤
“十四五”期間,在周期波動、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等因素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階段,房地產政策也隨著市場形勢變動及時調整和優化。
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政策主要變化有哪些?金融、信貸、限制性政策優化如何釋放樓市增長潛能?房地產政策還有哪些優化空間?
由每日經濟新聞聯手中指研究院發起的《展望“十五五”,挖掘非限購周期樓市“黃金坑”——2025房地產行業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將作出解答。
“隨著一系列宏觀及房地產支持政策落地,2024年四季度起市場出現現階段性回暖,但近期政策效應有所轉弱,與全面止跌仍有一定距離。”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分析指出,不同城市、不同產品市場分化顯著,好城市與好房子韌性凸顯。
過去的“十四五”是房地產政策高發期。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國各地累計出臺房地產優化政策約3000次。
比如,2022年11月,“金融16條”“三支箭”(信貸融資支持、債券融資支持、股權融資支持)先后落地,支持房企合理融資需求。
2024年5月,多部門優化多項需求端政策,降低首套首付比例至15%,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二套房貸利率政策下限,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
2024年,蘇州、長沙、成都、杭州等核心二線城市陸續全面取消限購政策,一線城市中廣州全面取消限購政策;2025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進一步優化限購政策。

“當前政策環境已處于歷史最寬松階段,特別是需求端政策,涉及居民購房成本、購房門檻的房貸利率、交易稅費、首付比例等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陳文靜分析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中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后,“房住不炒”提法持續出現在中央重大會議中,成為一段時期內房地產政策調整的基本原則。
此后,隨著房地產市場銷售規模的大幅下行,房企經營風險不斷增加,住房交付風險等問題也日益突出。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非常規經濟主題會議,定調“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釋放了明確的“穩地產”信號。
根據報告,僅2025年二季度以來,就有包括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6月13日的國常會以及8月18日的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等進一步強調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房地產風險敞口逐漸收斂,各地保交房任務取得積極成效,但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尚未完全化解,市場持續下行對宏觀經濟、金融系統的影響仍較大。”陳文靜表示,因此2024年9月底以來,房地產仍是防范化解風險的重點,“止跌回穩”成為政策目標。
根據報告,隨著中央定調的調整,“十四五”期間,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供、需兩端政策也呈現出由收緊到放松的過程。
金融信貸政策方面,對首套首付比例、房貸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進行了調整,還進一步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建立存量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
中指研究院統計顯示,2022年以來,央行降低5年期以上LPR共8次、合計下調1.15個百分點至3.5%,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3次、合計下調0.65個百分點至2.65%,商貸利率、公積金貸款利率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財稅政策方面,給予購房者換房退個稅優惠、降低契稅稅率,調整一線城市增值稅征收條件等。
當然,政策惠及的不僅僅是購房者,還有房地產企業。隨著“金融16條”“三支箭”、項目融資“白名單”先后落地,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得到支持。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披露的數據,目前全國“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金額已經超過7萬億元,支持近2000萬套住房建設交付。
優化土地增值稅方面,2024年末一線城市明確取消普宅標準后,房企建造普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繼續免征土地增值稅;將各地區土地增值稅預征率下限統一降低0.5個百分點,一定程度降低了開發企業稅款繳納壓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后,各地持續優化為防止房價過高、上漲過快而出臺的房地產限制性政策,政策優化城市能級逐漸提升,優化力度也逐年加大。
報告顯示,2022年,三四線城市限購政策全面放開,一二線城市購房門檻逐步松動;2023年,南京、合肥等二線城市全面取消限購政策,另有多個二線城市放松限購。
而到了2024年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允許有關城市取消或調減住房限購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一線城市全面降低限購政策的社保或個稅年限要求,此后廣州全面取消限購政策,北京、上海則分別是五環外、外環外不限制滿足條件購房者的購買套數。截至目前,僅北上深、海南部分城市和雄安新區存在限購政策。
“展望未來,隨著絕大多數城市限制性政策已放開,樓市將回歸供需主導,市場分化或進一步加劇。”陳文靜表示。
此外,多地還優化了公積金政策,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擴大公積金使用范圍等,同時發放購房補貼并支持住房“以舊換新”,以促進購房需求釋放。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十四五”期間,我國房地產市場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
在近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十四五”時期,全國累計銷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積約50億平方米。
此外,2024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已實現正增長,2025年初更保持了“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
在保交房工作方面,國家、省、市成立了三級工作專班,“一樓一策”推進分類處置。截至目前,全國750多萬套已售難交付的住房實現交付,有力維護了廣大購房人合法權益。同時,改革完善房地產開發、融資、銷售制度,嚴禁投資人違規抽挪項目公司資金,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實施項目“白名單”制度,有力保障了商品住房項目建設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在穩定商品房市場的同時,“十四五”期間,我國在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
據住建部披露,“十四五”期間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萬套(間),惠及3000多萬群眾。
而在2024年11月,住建部、財政部發文部署各地進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將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圍擴圍至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同時強調穩妥推進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根據中指監測,2024年以來,超百地優化房票安置政策,加速城中村改造,釋放購房需求。
預告:《展望“十五五”,挖掘非限購周期樓市“黃金坑”——2025房地產行業年度報告》將在10月30日第十五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正式發布。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