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27 12:25:53
新機場的建成,將引發西部臨空經濟,帶來產業格局的大改變。同時,成都進一步強化了西部對外開放橋頭堡地位,一個國際級航空樞紐城市呼之欲出。
每經編輯|周宇
每經記者 周宇
“太陽神鳥”再次騰飛,并將飛達全球。
今日(5月27日)上午,隨著整齊劃一的推土機、大型貨運車、壓路機、罐裝車、挖掘機汽笛聲齊鳴,絢麗的彩條火焰升空,備受矚目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破土動工。
位于簡陽蘆葭的工程現場,這只“太陽神鳥”已準備起飛。太陽神鳥,是商代古人神思的圖騰,見證了巴蜀文明流傳千古。從空中俯覽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形狀恰似一只翱翔的太陽神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總投資超700億元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于2020年投入使用,成都將是繼北京、上海后,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新機場的建成,將引發西部臨空經濟,帶來產業格局的大改變。同時,成都進一步強化了西部對外開放橋頭堡地位,一個國際級航空樞紐城市呼之欲出。
“十三五”期間最大民用機場項目
2011年5月,四川省政府啟動成都新機場選址工作;2013年6月20日,民航局同意將蘆葭作為新機場場址;2015年1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復成都新機場立項;2015年6月1日,成都新機場航站樓設計方案確定;2015年9月28日,民航局批準同意成都新機場命名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015年12月21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巖土工程現場試驗項目(試驗段)開工建設;2016年4月18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可研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從立項到批復僅15個月,用時為國內同等規模機場項目中最短。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按照滿足2045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75萬架次需求進行設計。終端規劃建設“四縱兩橫”共6條跑道,航站樓總面積約為126萬平方米,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是四川歷史上投資體量最大的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718.6億元,其中機場工程投資511.8億元,計劃2016年動工,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天府機場項目一期設計目標年為2025年,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32萬架次需求。將建設“兩縱一橫”3條跑道,東、西跑道間距為2400米,目前為國內最寬,使用更加方便靈活、效率更高,飛行區等級為4F ,6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規劃總機位資源為202個,規劃用地面積為20.88平方公里。配套建設空管工程,供油工程,國航基地、川航基地、東航基地、祥鵬航空基地等航空公司基地工程,其中,國航、川航作為天府機場的主要基地航空公司。
據悉,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國第4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的航空港,也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
“產業成都”的重要引擎
隨著新機場建設的啟動,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又一個“雙機場”城市。而“一城兩場”格局的經濟輻射面將被成倍放大。它將進一步強化成都對先進生產要素的聚集輻射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雙機場’將引導空域資源往縱深方向發展,新機場的建成將拉升區域經濟,并促進城市產業經濟帶的形成。”,民航研究專家綦琦對成都“一城兩場”格局持以上觀點。他還認為,機場對于經濟輻射面是有維度的,新一波的航空港經濟將促使成都一舉超越其他城市,成為真正的西部中心城市。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即幫助西部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
成都作為歷史上南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北絲綢之路貨源供應地,對古絲綢之路的發展與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成都必須積極抓住這個歷史機遇。
今年3月,國務院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強調要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創新驅動、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產業基礎為支撐,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
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成渝城市群的總體定位是立足西南、輻射西北、面向歐亞,高水平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品質建設人居環境,高層次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不管是融入“一帶一路”,還是成渝城市群的發展規劃,產業才是真正的利器。而要建設西部經濟中心以及國家中心城市,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重點。
“航空港經濟首先會改變新的產業結構,其次,國家將要建成幾大世界級城市群,目前已擁有環渤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有望在10年內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表示,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成為驅動成渝經濟區以及 “產業成都”的重要引擎。
進一步融入全球生產流通體系
作為國內第四大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除了與北京、上海、廣州遙相呼應,還將成為中國面向歐洲、東南亞、南亞、中東和中亞的國際空中門戶,成為國際客貨西進東出、東進西出、西進西出中國大陸的重要中轉站。
實際上,除了新機場的建設,成都還將構建地鐵、高速公路等運輸系統,把臨空貨物港與鐵路融合起來。
通過已建成的蓉歐快鐵這條物流大動脈,積極吸引我國臺灣、港澳地區,以及日韓、東南亞等地的貨物通過蓉歐快鐵運往歐洲和中、西亞,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建設聯通歐洲、泛亞的國際貿易物流橋頭堡。
未來,成都將爭取實現全域通關一體化,多式聯運統一通關,促進成都快速融入全球生產流通體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