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31 01:17:50
陜西自貿區掛牌后,到底該如何推進自身發展?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背景下,陜西及西安該從何處發力?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歐亞經濟(論壇)研究院院長馮宗憲。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 朋 每經記者 王可然
每經記者 王 朋 每經記者 王可然
第三批7個自貿區即將掛牌,隨著“1+3+7”的自貿區梯度發展格局形成,也意味著開放紅利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釋放。其中,陜西自貿區肩負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的使命。
陜西自貿區掛牌后,到底該如何推進自身發展?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背景下,陜西及西安該從何處發力?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歐亞經濟(論壇)研究院院長馮宗憲。他表示,自貿試驗區之下,陜西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調整思維,開放和改革并行發展,奮力追趕超越。
要直面“追兵”的挑戰
NBD:自貿區批復,對于陜西的意義有哪些?
馮宗憲:這一次中央批準包括陜西共7個省市作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對陜西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利好的喜訊。可以更好地發揮陜西在“一帶一路”的核心地位,帶動“一帶一路”的發展。
對于促進陜西的改革開放,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特別是促進陜西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包括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的對外交流,都非常重要。
NBD: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背景下,陜西的優勢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馮宗憲:陜西和西安在“一帶一路”當中的歷史地位是難以撼動的。周秦漢唐,體現了中國古代文明燦爛的輝煌時期,這是陜西引以為豪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擔當。
但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考量一個地區不僅要看以往的成就,更要看有沒有創新開放理念、有序規范的市場營商環境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集聚,能否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力。目前來講,一些地方已經超過我們了,包括重慶、鄭州等,這個挑戰是陜西人必須要面對的。
我們經常講,西安處在全國的幾何中心,但是還要考慮幾何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距離遠近、關系親疏。我國的經濟中心都在東南沿海地區,鄭州與西安誰更接近一點?
另外鄭州在改革措施等很多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譬如電子口岸建設,能夠保證每天24小時運轉。這就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從而使得沿海地區的貨物大量向鄭州方向集聚。在這方面,陜西還有待于進一步努力和完善,要主動出擊、奮力追趕超越。
NBD:自貿區掛牌后,陜西發展的重點和思路會有一定的變化,這點怎樣理解?
馮宗憲:重點是政府職能的改變。我們過去強調的更多的是事前監管,現在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多頭的管理變成單一窗口管理,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這方面的交易成本,使企業增加活力。
還有一個是營商環境的改善,使自貿試驗區成為最吸引外資和內資企業落戶發展的地方。通過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大大增強西安和陜西在西部、在“一帶一路”當中的競爭力。
另外還有相應的金融服務支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自貿試驗區更多的是集聚人氣,要吸引國內外更多的高級資源,就必須要以過去所沒有的更多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來吸引他們。
開放改革要做好“加減法”
NBD:面對自貿區紅利,陜西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馮宗憲:最根本的還是開放和改革的并行發展。
一是要“做減法”。比如在行政審批手續、開放清單方面,在政府權力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這方面要做減法。包括供給側改革也要做一些減法,要去產能、去杠桿,給企業降成本,同時也要補短板等。
另一個是要“做加法”。新的改革措施、服務措施,我們經常說開放功能的擴大,服務功能的增強,還有服務貿易領域的擴大。有一些過去沒有開放的,比如我們應該好好研究一下在整個國家的開放戰略里頭,哪一些可以進一步開放。自貿試驗區是做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可能還要加強我們的學習能力。
自貿試驗區有大量的工作,可能是我們過去沒有遇到或很少遇到的。包括權力下放、市場準入、市場監管、服務、研究、培訓等職能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事前監管要變成事中事后監管,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調控能力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新要求下還要持續加強主管部門和各片區自身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另外還要吸引大量的新鮮血液進來,包括國內外的高級管理人才、高級科技人才,共同發展高標準的自貿試驗區。
NBD:企業如何利用好自貿區這個平臺?
馮宗憲:比如在保稅區搞加工貿易,過去僅僅是搞一個機械加工,現在可以搞得很多了,文化服務、創意服務、金融服務,乃至國際會展也可以。可以省很多進出口管制麻煩,節約成本,而且請外國客商進來,也就更為便宜。
總之,這個領域機會是很多的,可以做得更多一點。這樣的話對企業來說,足不出戶,得到的免稅中間產品,加工以后你再制成最終產品,這么大一個中間成本的課稅就削掉,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當然,自貿試驗區的開放也是雙向的開放,要實現雙向的國際化。一個是支持走出去的外向國際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外貿、進行對外投資,產能合作,做跨境電商等。
另外一個是請進來的內向國際化,可以向沿線國家企業引資、引智、引進技術;到自貿試驗區投資創業發展。中外企業還可以聯合起來在境外做經貿及產業園區,通過雙向結合的國際化,進一步提高陜西經濟的外向度和開放式水平。
面對陜西自貿區紅利,最根本的是開放和改革的并行發展。一是要“做減法”,另一個是要“做加法”。——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歐亞經濟(論壇)研究院院長馮宗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